复习10
按诊的体位和手法
1.触法
是以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病人局部皮肤,如额部、四肢及胸腹部的皮肤,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
2.摸法
是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从而探明局部的感觉、疼痛以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情况。
3.按法
是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肿物部位,以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质地、大小、活动程度、肿胀程度、性质等情况。
4.叩法
是医师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1)直接叩击法
是医生用手指直接触击体表部位。如鼓胀病人,叩之如鼓者为气臌,叩之音浊者为水臌。
(2)间接叩击法
①拳掌叩击法:即医师用左手掌平贴在体表,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询问患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疼痛,以推测病变部位和程度。
②指指叩击法:即医生左手中指第二指关节紧贴病体被叩部位,以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叩击时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栓塞依据栓子的来源分为三类。
(1)心源性:最常见,占脑栓塞的60%-75%.脑栓塞通常是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最多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在青年人中,风湿性心脏瘤仍是并发脑栓塞的重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并发症等亦常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房窒间隔缺损者,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亦可引起反常栓塞。
(2)非心源性: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现象也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较少见的还可有:肺静脉血栓或血凝块、肺部感染、败血症可引起脑栓塞,长骨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枪和气栓,血管内诊断治疗时的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癌性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亦可发生脑栓塞。
(3)来源不明:约30%脑栓塞不能确定原因。
成人脑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0%,脑栓寨发病率可占全身动脉栓塞的50%.推测来自心脏的第一个栓子几乎90%停驻在脑部,放脑栓塞常是全身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最初表现,只要栓子的来源不消除,脑栓塞就可能反复发生,约2/3脑栓塞的复发是发生在首次脑栓塞后的1年之内。
复习11
脑梗死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风病,多因素体禀赋不足,年老正衰,肝肾不足,阳亢化风,或劳倦内伤致气血内虚,血脉不畅;或因嗜饮酒浆,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内生湿浊,进而化热,阻滞经脉,复加情志不遂、气候剧烈变化等诱因,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风夹痰瘀,扰于脑窍,窜犯经络发为中风。
1.肝阳偏亢,风火上扰平素肝旺易怒,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复因情志相激,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郁化火,更助阳亢化风,风火相煽,冲逆犯脑,发生中风。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年老体衰或劳倦内伤,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痰浊瘀血,适逢肝风上窜之势,或外风引动内风,皆使风夹痰瘀,窜犯经络,留滞于虚损之脑脉,则成中风。
3.痰热腑实,浊毒内生饮食不节,嗜好膏粱厚味及烟酒之类,脾胃受伤,运化失司,痰热互结,腑气壅结,内生浊毒,夹风阳之邪,上扰清窍,神机失灵而见喎僻不遂。
4.气虚血瘀,脉络不畅平素体弱,或久病伤正,正气亏虚,无力行血,血行不畅,瘀滞脑络,则成中风。
总之,本病以正虚为发病之本,主要有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邪实为致病之标,以风火痰浊瘀血为主。病位在脑,脏腑涉及肝、脾、肾。
急性阑尾炎病理
急性阑尾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可归纳为四种临床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炎症局限于阑尾黏膜及黏膜下层,逐渐扩展至肌层、浆膜层。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阑尾壁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有小溃疡形成。
(2)化脓性阑尾炎
炎症发展到阑尾壁全层,阑尾显著肿胀,浆膜充血严重,附着纤维素渗出物,并与周围组织或大网膜粘连,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此时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壁内形成脓肿,黏膜坏死脱落或形成溃疡,腔内充满脓液。此型亦称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
(3)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
病程进一步发展,阑尾壁出现全层坏死,变薄而失去组织弹性,局部呈暗紫色或黑色,可局限在一部分或累及整个阑尾,极易破溃穿孔,阑尾腔内脓液黑褐色而带有明显臭味,阑尾周围有脓性渗出。穿孔后感染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门静脉炎、败血症等。
(4)阑尾周围脓肿
化脓或坏疽的阑尾被大网膜或周围肠管粘连包裹,脓液局限于右下腹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肿块。
复习12
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按压发生疼痛,称为压痛。出现压痛的部位多表示所在内脏器官或腹膜有病变存在,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压痛可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若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用一、二个手指(多用母指)逐渐用力压迫腹部某一局限部位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给病人有短暂的适应时间,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临床上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统称为腹膜刺激症,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拔罐的吸附方法
1.火吸法火吸法是利用火在罐内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在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拨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3)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人罐内l一3滴(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拨罐时流出,烧伤皮肤),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4)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l/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以上拔罐法,除闲火法外。罐内均有火,故均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2.抽气吸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wenduyixue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