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其中以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最为常见。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在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
乳腺炎多是由于乳汁淤积和排出不畅所致。乳汁淤积是细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础。乳汁过多,排乳不畅,乳汁可淤积成块,淤积的乳汁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多由哺乳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通过乳头皮肤破损或输入管侵入乳腺实质,大量繁殖破坏乳腺组织,形成多房性脓肿。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凹陷、乳头过大过小,乳腺导管排乳不通畅造成淤积,哺乳时间过长,小儿“含乳而睡”致使乳头表面糜烂,或小儿咬破乳头,细菌由破口而入。产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出汗较多清洗不够,乳房局部潮湿,也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乳房受挤压、撞击等外伤也容易诱发乳腺炎。
乳腺炎分为三期,一期:瘀奶肿块期或红肿期。主要是乳房的外上象限或内上象限突发肿硬胀痛边界不清,多有是显的压痛,此期乳房内部的炎症呈蜂窝织炎阶段,尚为形成脓肿,突然高热寒颤、疼痛、肿胀、局部鲜红,多伴有胸闷、头痛、食欲不振。二期:脓肿形成期。蜂窝织炎阶段未能及时消退,炎症继续发展,组织坏死,脓肿形成。肿块增大变硬,疼痛加重,多为波动性跳痛,乳房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全身壮热不退,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三期:脓肿溃后期。脓肿形成后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
急性化脓性炎的诊断比较容易,乳房红肿热痛,体温高达39-40度,白细胞升高即可做出诊断。
乳腺炎治疗要尽早,早期乳腺炎以瘀奶炎症为主,可用短波理疗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效果更好,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塌渍、金黄膏配合手法排乳,多在一周内消散。如果高热,可以配合输液,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即可。注意不易过早使用大量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期间不要哺乳。
急性乳腺炎到了脓肿形成阶段就要及时切开引流,一般来说,化脓性乳腺炎只要脓液出净发热自退以后就进入伤口愈合期,隔日换药,伤口多在一个月内愈合。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可预防的,分为孕期和哺乳期,孕期是在怀孕最后2个月就要做好哺乳的准备,1.要保持两侧乳房的清洁,经常用清水或3%的硼酸水清洗乳头,注意不要用香皂类清洁用品清洗乳房,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乳房的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物增加,这些物质可使皮肤表面酸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经常用香皂类洗去保护层就很容易使乳房表层形成破损、皲裂,病菌易由此侵入导致感染。2.对乳头畸形,如凹陷、分裂在妊娠之前就要纠正。经常用手牵拉乳头,或用乳头矫正器吸出乳头。
哺乳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在预防工作:
1.因人而异,按需进补。有些产妇再开奶时不顺利,家人急忙炖鱼汤、猪蹄汤给产妇补身体。要分清是奶少还是乳汁淤积乳管不通造成的。很多情况是乳汁已经在不断分泌,在乳房内积聚越来越多,但由于乳管尚未通畅,不能排出,此时进补下奶的食物只能起到反作用,极易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2.保持乳房清洁。哺乳前后用纱布蘸温清水清洁乳头及乳房。
3.正确哺乳。提倡定时哺乳,每隔2-3小时为宜。两个乳房交替喂乳,以防两侧乳房不对称。
4.开奶按摩。剖腹产的产妇经常下奶缓慢,初期下奶不足,需及时开奶按摩。每次按摩时间20-30分钟为宜,按摩结束后可让孩子吸允,增加排乳反射,这样经过按摩加吸允双重作用,效果会更好。
如果已经发现乳房红肿疼痛,伴有体温升高,同时乳汁排出不畅,考虑已经形成哺乳期乳腺炎,建议立即就医,长春中医药大学乳腺外科,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及微创治疗,为新妈妈们提供健康保障,远离病痛。
健康热:-
对细菌性脑膜炎昏迷的认识青光眼的分类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