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手术台就是阵地》向我们展示了在炮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下,白求恩同志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坚持手术69小时挽回了无数战士生命的场景。这位国际主义战士自年不远万里奔赴中国参与抗日革命以来,在深入战区的1年9个月17天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给苦难中的中国带来丝丝光明。
图
白求恩年轻时
白求恩于年3月3日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城,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是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英国皇家医学外科学会会员和北美洲四大名医之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远渡重洋,于年3月到达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会见后主席同意他“到前线抢救伤员”的要求,后经辗转奔波,于同年6月17日到医院。从此,晋察冀这片土地就紧紧的跟白求恩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曾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来中国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白求恩完成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他组织创办了晋察军区卫生学校、八路军“医院”和“医院”,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他编写了以《医院的组织与技术》为代表的二十多种战地医疗教材,为中国战地医疗救援建立了模板;他创新培训模式,举办了为期14天的“特种外科实习周”,使一大批护士、医生成长为战时急需的医务人才;他创作了大量长篇报告文学,从亲历者的角度描写了中国战时的惨境,如实报道日本法西斯罪行和中国战况,呼吁国际社会的支援。
图|白求恩在抗战前线
图|手术中的白求恩
图|医院及学校
年10月下旬,白求恩为一名颈部患丹毒合并蜂窝织炎的伤员手术,手指伤口遭到感染。由于药物稀缺,病情恶化,转为脓毒败血症。同年11月12日凌晨,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图|白裘恩遗容
白求恩留下了一封遗书,即使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仍然表示自己“十分快乐”,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
图|白求恩遗嘱
白求恩同志在中国工作的1年9个月17天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白求恩牺牲后,为纪念这位共产主义战士,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这也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前身。历史滚滚向前,白求恩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一代又一代白医师生的心中,成为白医办学的“传家宝”,激励着全体白医师生“满腔热忱、精益求精”。
图|吉林大学白求恩雕像
今天是年11月12日,白求恩同志逝世81周年。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一个真正忘我付出的人,也是一个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良医。他用他的生命谱写出一部动人的传奇。不止今天,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将深情地缅怀这位国际主义战士,深切地悼念这位人民的英雄!
文:朱若琳
排版:李润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