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
定义: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组织的炎症。
感染途径:血源性、创伤后、临近(软组织)感染灶(又称外来性)。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菌栓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细菌停滞。(儿童为血管襻,更容易堆积)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史。
病理:脓肿可向三个不同方向蔓延:
1.向骨干髓腔蔓延,可进而形成骨膜下脓肿。
2.脓肿穿入骨膜下,压力增高流入软组织,死骨形成,表面形成骨性包壳,转化为慢性。
3.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呕吐、呈脓毒症样发病。局部以膝关节附近最多见。
自然病程可维持3-4w,脓肿穿破后疼痛立即缓解,提问逐渐下降,脓肿穿破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
检查:
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边抽吸便深入,不要将单纯软组织脓肿的细菌带入骨内,
影像学检查:14d后出现改变(用过抗生素则1m后),软组织模糊,血液循环增加,骨质破坏,出现增生,死骨形成,骨膜增生。
鉴别诊断:
1.蜂窝织炎和深部脓肿:全身症状轻,局部红肿较明显
2.类风湿关节炎发热与一过性斑丘疹和多形红斑同时发生和消退,且肝脾淋巴结多肿大。
治疗:
1.抗生素治疗:发病五天内使用,四种结果分析。
(1)在X线片改变前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骨脓肿形成以前炎症经控制。
(2)在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骨脓肿形成后被控制。
(3)全身消退,局部加重,需手术引流
(4)均不消退说明有耐药性,骨脓肿形成,产生迁移性脓肿,引流。
2.手术治疗:时间宜早,抗生素36h仍不能控制症状,阻止急性转为慢性。
种类: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不用探针探髓腔,不用刮匙刮髓腔内。
闭式引流:置3w,或体温下降,引流液连续3次培养阴性。(和单纯引流区别:高处滴注)
伤口不缝合,填充碘仿纱条,5-10d延迟缝合。
辅助治疗:可隔1-2d输少量新鲜血液,增加病人抵抗力。局部可制动,起到止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病理骨折
MMU编辑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