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耳科学杂志,年17卷6期咽喉疼痛1周,发热、呼吸困难4天,颈部肿痛2天
申卫东金铭鑫韩冰黄冬雁邹艺辉李为民王荣光杨仕明
患者张先生,28岁,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以“咽喉疼痛1周,发热、呼吸困难4天,颈部肿痛2天”主诉入院。
患者于1周前进食”鸡脖子”后出现咽喉痛,伴有异物感。第二天疼痛加重并出现声音嘶哑,在当地诊所按“急性咽喉炎”给予抗炎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无好转,第三天疼痛加剧,伴有呼吸困难、饮水疼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再次在当地诊所治疗(补液、抗炎,用药史不详),期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三天前自觉咽喉部异物感稍减轻,呼吸困难稍缓解,但疼痛加重并出现左颈部肿胀,遂来我院,门诊以“呼吸困难II度,颈深部感染”收入院。就诊时精神状态欠佳,一般情况差,无法进食。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查体颈部肿胀,触痛明显,皮温高,触之有皮下气肿,左侧明显(详见外观像)。喉镜检查见左侧杓区有新生物,表面覆盖白色伪膜,左侧声带活动差,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详见喉镜检查)。
呼吸困难II度,颈深部感染
血常规(-12-14):白细胞计数16.05*/L,中性粒细胞0.*/L,C-反应蛋白测定20.5mg/dl。白细胞增高与病变的发展和脓肿的形成相关,随着脓肿的形成和引流,白细胞计数应该逐渐恢复正常。
本例患者术前的外观像、喉镜及影像学如图1所示:
管前、甲状腺周围、甲状软骨前、会厌隙可见气体影。1f-g.颈部外观像:颈部肿胀,触痛明显,皮温稍高,正中有皮下纵行瘀斑,右侧颈部皮肤可触及捻发感;1h-i.喉镜:电子喉镜下左侧披裂表面大量伪膜附着;右侧披裂黏膜光滑,活动正常;双声带未见异常突起,左侧活动变差,声门下及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甲状软骨及会厌前方、左侧甲状软骨板周围、环状软骨及甲状腺周围、上纵膈积气。但由于脓液密度与周围组织相同,从CT并未显示积液征象。
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和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颈深部间隙的感染与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不同,颈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加重了颈深部间隙感染早期诊断的难度,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气道阻塞。
病史、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都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气道状态的评估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找到潜在的感染源,如扁桃体炎、齿源性的疾病、头颈部的外伤,以及本例的异物史。本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激素、化疗及其它免疫功能不全的状态。积极处理原发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本例患者,需要排除下咽或颈段食道异物存在的可能。根据病史和各项检查的结果,本例的诊断如下:1、下咽-梨状窝异物?2、颈深部间隙感染;3、呼吸困难II度。
根据病情发展和影像学检查所见,本例在治疗上首先要确保气道的畅通,在颈深部间隙及上纵隔脓肿彻底引流的基础上,还需要去除病因,确认下咽及食道入口有无异物残留,有无下咽、梨状窝、食道入口处粘膜缺损或穿孔。
首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直达喉镜和硬质食道镜下探查下咽、梨状窝和食道入口,术中见左侧披裂外侧、梨状窝内侧粘膜破溃,表面覆盖灰白色伪膜,触之易出血,清理后未见异物存留,左侧声带活动差。颈前带状肌深面可见大量淡黄色、稀薄脓液,脓腔向上至双侧甲状软骨板外侧上缘,向下至颈根部、胸骨切迹后缘向下约3厘米,共排除脓性液体约毫升。术后双侧颈部、颈根部及上纵膈处各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经胃管鼻饲饮食。术后送检的脓液未培养出细菌。
患者术后前3天仍有发热(最高38.3℃),术后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血象恢复正常。颈部引流管术后第三天开始变清亮;术后第5天颈部肿胀明显减轻,术后7天拔出颈部引流管,10天拆线。
1、颈深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2、呼吸困难(II度);3、声带麻痹(左侧)
针对本例患者,术后近期应该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颈部肿胀情况,以防止感染未能完全控制及复发,术后1月拔出鼻饲,经口进食水无呛咳,术后1月门诊复查纤维喉镜,见左侧声带麻痹无明显恢复。术后半年(.6)复查,声嘶明显改善,复查纤维喉镜见左侧声带运动未见明显恢复,右侧声带代偿好。
因为颈深部间隙的存在和通联,下咽异物损伤杓会厌皱襞及梨状窝内侧壁粘膜,继发感染后炎症沿咽后间隙蔓延至咽旁间隙及颈深部其它的间隙。临床上食道异物出现并发症者常见,而下咽、梨状窝异物引起颈部气肿、咽旁或咽后脓肿者少见,这也是本例患者未能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在本例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在发生下咽、梨状窝异物存留或损伤后如果正确处理,及时取出异物及查找损伤部位,早期禁食并进行抗炎治疗,可避免炎症扩展至颈深部的间隙。院外CT检查发现颈深部间隙积气积液时,应该高度怀疑有颈部间隙感染并形成脓肿,应该早期切开引流,阻止感染进一步的扩散,可能避免气管切开和声带麻痹的发生。
颈深部的间隙的脓肿包括咽旁、咽后和下颌下间隙的脓肿,随着口腔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颈深部间隙感染(Deepneckspaceinfec?tions,DNI)和脓肿比过去少见,但如果处理不当仍然可以引起致命性的后果。引起成人颈深部间隙感染的牙齿感染、扁桃体周围脓肿、静脉药物滥用和异物[1-3]。而在儿童,最常见的原因仍然是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炎[4]。
有高达20-50%的病例找不到明确的原因。虽然经常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但厌氧菌在脓肿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患者通常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咽喉及颈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和其它炎性标志物升高。颈部疼痛和肿胀以及发热是颈深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与受累的间隙有关。咽后间隙脓肿儿童常见,在成人往往与脊柱结核有关,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和气导阻塞的症状。咽旁间隙脓肿更为常见,常引起胸锁乳突肌前上部的肿胀和压痛,耳颌下间隙的脓肿引起下颌内侧局限性的肿胀和口底粘膜的水肿。
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颈深部间隙的感染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气道阻塞是颈深部脓肿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它严重的并发症还包括颈内静脉血栓形成(internaljugularveinthrombosis,IJVT)、纵隔炎、颈内动脉破裂(Carotidarteryrup?ture,CAR),动脉破裂预示着预后不良的;脑膜炎罕见,但文献也有报道[5]。
颈深部间隙感染的治疗重点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彻底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在药敏和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就应该开始抗菌治疗,应该优先考虑针对厌氧菌感染的药物。病史和检查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如本例的异物史。除了了解病史和详尽的查体,还应该进行白细胞计数和颈部的影像学检查。CT扫描或B超可以区别颈部的蜂窝织炎和脓肿,对进一步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但影像学可能会有假阴性的结果出现,有时需要介入下的穿刺来明确诊断和治疗。小的、局限性的脓肿可能在抗炎治疗后消散,但对较大的脓肿很难通过穿刺得到引流。咽后脓肿和颈鞘内侧的咽旁脓肿可以经口引流,但必须确认气道通畅,防止脓肿破裂、脓液误入气道。大部分咽旁脓肿和下颌下脓肿最好通过外侧入路引流。
1.引起成年人颈深部间隙感染的最常见原因是:()
A.扁桃体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B.牙源性感染;
C.唾液腺感染或阻塞;
D.鳃裂畸形;
E.耳源性并发症;
F.医源性(内镜检查)
G.食道异物。
2.引起儿童颈深部间隙感染的最常见原因是:()
A.颈淋巴结炎;
B.甲舌囊肿;
C.鳃裂畸形;
D.食道异物;
E.扁桃体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3.有关颈深部间隙感染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20-50%的颈深部间隙感染追踪不到病因;
B.即使是抗生素普及的今天,颈深部间隙的感染仍然
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C.解剖部位的深在和复杂性使颈深部间隙感染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
D.大部分颈深部间隙的感染都是混合性感染。
4.颈深部间隙的并发症包括:(ABCDE)
A.气道阻塞;
B.脓肿破裂、肺炎、肺脓肿;
C.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D.颈内动脉破裂
E.纵隔炎。
5.行走在颈部全长的间隙包括:()
A.Danger间隙;
B.咽旁间隙;
C.椎前间隙;
D.内脏血管间隙;
E.咽后间隙。
6.复发性颈部间隙的感染可能的原因?()
A.第二鳃裂囊肿;
B.甲舌囊肿;
C.牙源性感染;
D.异物;
E.免疫力低下患者。
扫描或长按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