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新冠肺炎
(一)、新冠肺炎症状:
因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轻型肺炎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影像学并没有肺炎的改变,而大部分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部分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有极少一部分在一周后会迅速进展为重型肺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等。
(二)、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
咳嗽或是打喷嚏的状况时,建议使用纸巾或是曲肘遮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以防止造成飞沫传播,打完喷嚏后要禁止用手揉眼睛或是接触黏膜等部位。
在新冠性肺炎爆发期,人们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去医院就医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当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是N95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别人和被传染的机率。
预防新冠性肺炎的感染,人们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20到30分钟,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到一些封闭空间、空气流通不畅的公众场所或是人员聚集的地方,比方说车站、超市、购物中心等等。
保持双手卫生,比方说在咳嗽、饭前便后或是接触了动物的排泄物后,一定要用流动的水正确洗手,或者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清洗双手。
在日常饮食方面,也应当做好新冠性肺炎的预防,比方说注意饮食卫生与饮食安全,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做饭时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和蛋类等等的饮食。
6、在家庭当中或是在外出时,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或是野生动物。?
??二、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学生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四、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严重。???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五、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六、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结核病人,痃菌阳性时均具有染性,空洞型肺结核传染性最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5至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恵者多有家族史或肜结核接触史。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胸、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本病播散面广,疗程长(一般6至9个月),一旦患病应在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接受范化治疗
七、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八、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学生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九、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十、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十一、鼠疫
什么是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那么鼠疫症状在人身上有什么样的表现?要怎么做才能预防鼠疫?
(一)、鼠疫患者的临床症状: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以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人兽共患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1、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啮齿动物:人类因剥食染疫动物而感染鼠疫,所以啮齿类动物是鼠疫病的重要传染源。啮齿动物代表种类有:黄鼠、砂土鼠、旱獭、家鼠等。
家畜:由于人们不断地与家畜接触,特别是剥食染疫的病死家畜,而成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例如因剥食染疫的藏黄羊、骆驼、家兔、猫、狗等,造成人间鼠疫的悲剧早有报道。
其他野生动物:除啮齿动物外,其他野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也能感染鼠疫。我国曾先后从赤狐、区鼬、猞猁、兔、獾等动物体内分离出鼠疫菌。由于上述野生动物的皮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因此在动物鼠疫流行期间便成为人类的传染源。
病人:鼠疫病人是极为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具有毒力的病原体,且有某些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如肺鼠疫的咳嗽,均大大地增加了感染他人的机会。
(三)、个人防护措施
1、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2、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儿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虫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遭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从外面购买回来的野鸡,野兔,野鸭等野生动物。
4、严禁学生去牧区游玩,尽量不要让学生接触猫猫狗狗等有可能被跳蚤叮咬过的动物。也不要让学生玩土,因为今年水涝病死的老鼠比较多,所以土中可能含有老鼠所携带的病菌。
5、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两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6、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1.积极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
2.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3.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让阳光充分照射,亦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4.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搭配,保证每日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
5.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6.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7.免疫防预。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
8.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
9.疾病流行时,?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
10.早发现、早治疗,如遇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检查,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能自行服药。如发现流行病患者应早报告、早隔离、防止校园内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