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PORT)由于具有血管并发症少、局部感染和导管移位发生率低且不需要换药等优点,在乳腺癌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如此,输液港也有并发症发生,临床使用时需引起重视。
提问:化疗药进入胸膜腔?咋办?
来自于
Wond的求助帖:患者,女,40岁。因乳腺癌术后一周,行输液港植入,术中术后回抽均可见回血。X光片显示导管位置正常,予以化疗,第三天开始感胸闷气短,查胸片提示大量胸腔积液,后行胸部CT检查提示导管在胸膜腔内,现已予闭式引流,输液港已拔出,拔出中胸腔出血约ml,予以压迫止血达1小时。现胸腔闭式引流管无液体引出。
颈部血管损伤需多少时间恢复?什么时间可以拔闭式引流管?化疗药进入胸膜腔有无影响,怎么处理?
如
Wond所述,术后确认位置正确,回抽有回血,而后导管却进入胸膜腔内却未见报道。临床上对于乳腺癌胸腔转移的患者也可行胸腔灌注化疗,但配置的溶媒较少。
由于所输注的化疗药物是什么并没有做具体介绍,是否会对胸膜腔会有影响也不好判断。现在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对症治疗。
据文献报道,血气胸是输液港植入术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2%~6%。血气胸的发生主要与穿刺过程中穿刺者进针点低、误判而穿透静脉或损伤胸膜和血管有关.
患者表现为突发置管侧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烦躁,经胸部X线摄片可确诊。
血气胸一经确诊,立即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止痛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膜修补。
该案例也提醒大家,虽然是相对安全的输液港,操作时也得小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PORT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1.PORT相关性感染原因:
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人自身体质弱或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导管腔外附壁血栓、导管内纤维蛋白凝集或血块形成引起栓塞。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主要发生在穿刺部位、隧道和囊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至皮下积脓等;全身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处理原则:
轻度局部感染可使用碘酒、酒精消毒,更换敷料。怀疑为PORT引起的全身感染,需拔出导管并对其尖端作细菌培养.
同时,应监测外周血与导管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生命体征,考虑全身应用抗生素。警惕是否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2.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原因:
与血管内膜损伤;留置导管后静脉血流减慢促进血栓形成;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某些抗肿瘤药物应用;导管材质;等。
临床表现:
输液速度降低,导管回抽无血。PORT植入侧肩部、颈部可出现疼痛,上肢可出现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和肢端麻木,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症状。
若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须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处理原则:
血管超声、静脉造影、肺CT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已明确诊断为CRT的病人首选抗凝、溶栓治疗。对于有抗凝禁忌证的病人,须考虑拔除导管。
3.导管断裂或破裂原因:
导管位置不佳常造成导管断裂,最常见于“夹闭综合征”。
其他如频繁大幅度活动手臂和肩部的过程中压力和角度改变、炎症或血肿、注射座与导管接口处的位置不当、快速输液的压力、不适当的导管护理。
临床表现:
血管外发生导管断裂的临床表现是输液后液体外渗,表现为局部肿胀和波动感、皮肤红斑、局部疼痛和压痛,并出现淤斑或血肿。
若未及时发现,还会导致蜂窝织炎和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静脉内导管断裂,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出现回抽无血或输液阻力增加,须警惕导管断裂可能,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确认导管位置和连通情况。
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导管断裂,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必须谨慎地完全移除PORT,并通过介入等手段取出断裂导管,以防发生进一步的严重并发症。
4.导管异位(导管移位)原因:手臂和肩部运动,咳嗽或呕吐引起的胸内压的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强力的冲洗均可引起导管移位。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可表现为输注药物后注射座周围疼痛或药物推注不畅。其他常见症状如咳嗽、心悸,或注射座周围区域由于输液外渗引起肿胀。
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导管尖端可导致颈部、耳周或肩区疼痛或异常感觉。当冲洗导管时,病人可能会闻及怪声。
处理原则:
必须采用介入技术处理,通过X线胸片检查识别导管可以进行早期干预。
5.导管阻塞原因:
注射座或蝶翼针移位;导管扭曲或打折;药物沉积于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血栓形成。
持续性导管阻塞多由于血块、CRT、肠外营养液中的沉淀物、药物、注射座释放的颗粒物质阻塞管腔所致。
临床表现:
病人多无不适主诉。表现为血液回抽及液体输注均受阻。
处理原则:
一旦发现血液回抽困难,应行X线胸片检查或导管造影以明确导管情况。在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明确专用蝶翼针是否插至注射座侧壁上,或插入过深或过浅,如回抽无血应旋转针头方向或重新插入。
②活动病人上肢或更换体位,因为导管末端有可能贴于血管壁。③以3~5mL肝素盐水注入注射座内,保留1h后用20mL注射器回抽;若仍不成功,则使用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尿激酶kU/L,3~5mL封管,20min抽回血)。
④药物沉积于导管:
因输注两种不相容药物形成沉淀物致导管阻塞时,可根据药物的酸碱度选择弱盐酸或碳酸氢钠中和;若为脂肪乳剂所致,可使用75%乙醇清除;
如仍回抽无血,不应强行冲洗,若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导管断裂。
以上方法仍不能奏效时,须取出PORT。
6.药物外渗原因:
①导管原因:纤维蛋白鞘形成包裹导管,输注液体时,液体经由鞘腔反流至静脉穿刺点处;导管破裂或断裂。
②注射座原因:专用蝶形针穿刺不到位;注射座穿刺隔受损;专用针两侧翼与注射座中间留有空隙,穿刺针松动。
临床表现:
输液时发现液体渗漏或囊袋肿胀,甚至在拔针后液体从针孔外渗,一般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行导管造影明确渗液点。
处理原则:
①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回抽药物,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和侵蚀。
②局部封闭治疗:对于局部疼痛的病人,可予用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0cm处进行局部软组织注射,每日1次,连续3d。
③局部外敷: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扩散,促进组织修复。也可用50%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减轻红肿等局部症状。
④后期如果局部组织完全坏死又难以自愈,一般须切除坏死组织,再行植皮整形手术。
参考文献
1.刘运江,屈翔,葛智成,等.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技术操作指南(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2):-.
2.陈莉,罗凤,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及处理的研究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J]/CD,,11(2).
3.陈洪生,吕强,王雷,etal.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解读:输液港[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5(03):34-39.
4.刘洪,石果,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局解手术学杂志[J],,26(9).
5.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3版)[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