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护理 >> 2支离破碎的现代医学,支离破碎的人

2支离破碎的现代医学,支离破碎的人

 

即便没有被“重症监护”,李老师现在也仍然只能躺在病床上,每天盘算着如何调整心率,如何控制饮食,如何小心挪动身体才不会牵扯刀口引发疼痛或再次出血……了解李老师病情的人都认为,糖尿病的危害长期以来被大大低估。现在在我的认知中,如果把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看成一座城堡,那么罹患糖尿病的意思就相当于先撤掉城墙上守卫的士兵,再逐一打开各个城门,直至最后,所有的城门大开,城堡内外通行无阻,城墙修葺也废止,一个一个自然倒塌……人体免疫系统彻底崩溃。就是说,糖尿病直接关系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的身体就会像我前面描述的城堡那样被毁掉。(不知道我这个理解对不对)但是,我从年7月开始陪李老师到各种诊所、医院看病、住院,到李老师第一次做手术那几天,5年来,没有听到哪个医生给出过糖尿病会渐渐蚕食免疫系统的警告。因为,他一直挂的都是“心内科”的诊号,从来没有到“内分泌科”专门治疗过糖尿病。因为年李老师因为感觉异常“胸闷”医院检查,最终诊断结果,症状表现最明显的“胸闷”其实是扩心病所致,而且医生说,患上这种病最多再活5年。我不知道当时的医生对同时诊断出的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病是什么意见,但显然医生的判断传递给李老师的信息应该是,跟扩心病相比,这两种病致命的风险要低得多。所以直到年病危住院前,李老师都没有针对糖尿病做任何饮食方面的调整。那一次死里逃生出院后,才开始服用降糖药和打胰岛素。

年10月,李老师受过一次皮外伤,皮肤破损处一两周就愈合了。到年,再有外伤时,恢复得已经很慢了。年春节前,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疖子,医生诊断为“蜂窝组织炎”,持续了一两个月才渐渐康复。第一次手术前,在一位朋友的一再建议下,我问了一次李老师的主治医生,在治疗方案和用药方面是否应该请糖尿病专科的医生来做个会诊,被医生一口否决,不需要。然后就是第一次手术后50天刀口都不能愈合,而动脉血管刀口周围酿成的假性动脉瘤又直接导致动脉大出血,为了止血,不得不选择风险极高的动脉搭桥手术。

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的关系,我是在李老师第一次动手术后才知道的。而且从一众医生和护士的反应来看,这个认知并非哪一个科室的专业知识,而应该是所有医护人员都知道的医学常识。但是病人和家属不知道!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医生把“糖尿病”和“免疫系统损坏”放在一个句子里给出过警示!僵化的支离破碎的医疗系统对医护人员的规定是:不到事情发生时不提供相关信息!没有看到症状就不谈可能存在的隐患!病人就医的过程就像盲人穿行于暗巷,不被撞翻,就不被告知前面有车,不被绊倒,就不被告知地上有坑!

心内科的医生不但应该请糖尿病科的医生,还应该请营养科、皮肤科的医生一起会诊。且不说心内科医嘱中的“低盐低脂饮食”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何者为“低”?判断依据是什么?如何调控?没有任何说明。每次问医生,也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什么都可以吃,只要不过量”。过哪个量?如何测量?这种时候,现代西医倒把中医不讲究数据分析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该说清楚的不说清楚。事实上,这个问题心内科的医生说不清楚,但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提出请营养科医生会诊。(在华西倒是出现过营养科的医生,说是要给出一个食谱,但出门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隔膜可能比我想象的深得多,差不多可以用“隔行如隔山”来形容。

医学分科多如牛毛,病人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你也可以把每一个相关科室都看一遍,然后呢?听哪个医生的?即便是在同一科室,不同的医生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那就只有综合各种情况自己判断了。

糖尿病就像一张多米诺骨牌,一旦被触发倒下,就引发一连串的后果。实际上,这种效应也是每一个人身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甚至各个细胞运作的特性。手指被钉子碰一下,痛感神经把接收到的痛感传递到大脑的相应系统,大脑再做出决策,反馈给身体的另外一些器官做出相应的举措,这个过程之快,就像没有过程一样。没有哪一根头发或哪一片皮肤可以脱离人的整体而单独存活。人们常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形容处理问题不顾及全局的情况,可是这个意思医院里每天上演着。医院的普通人都会面临挂哪个科室的号的选择,我一直觉得非常奇怪,医院会理所当然地预设每一个病人都知道自己该挂哪个科?当然,医院设有“导诊处”,可是作为病人,从“导诊处”开始的就医过程中,再没有比流水线上的零件更贴切的感受了。这种程序设定的前提,是把人看作一架没有尊严没有灵魂的机器。或者是把精神和肉体一分为二,肉体这架机器出了故障,就按照机器修理的程序走,跟精神无关。不管出于何种初衷,这种设定的事实效果就是让身处其中的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人的感觉被压缩到只作为探测机器故障的信息而存在,至于人的个性,在这个系统里根本就是被无视的。

不仅如此,人最基本医院里也都荡然无存。不止一位朋友看了我对重症监护室的质疑之后,发出强烈共鸣:

“医院里的人就跟牲口一样”

“医院生孩子时就觉得自己是头母猪”

像牲口一样,医院的感觉。有一次陪李老师去做某项检查,在检查室外的长椅上等候时,一位护士突然拉开门,大声问坐在门口的一位年轻女子:”你这个月有几次性生活?“我心中大骇。走廊的空间很小,在外面等候检查的人齐齐把目光聚焦在那个可怜的女孩子身上,她嗫嚅了几次,在护士的一再追问下,站起来说了一个数字。从那以后,我就常常跟朋友说,进医院之前,一定要调整心理状态,先把自己看成一头牲口再进去,不然没病也会被气出病来。

如果你生病了,进医院之前,一定要在心理上做好从肉体到精神都被拆解、被揉搓、被反复重装系统的准备。支离破碎的现代医学,从来没有打算(也没有能力)把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至于那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格言,在我们当下的现实中,只是一句格言而已。

教育,同样如此。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ys/63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