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健康女性。右侧搏动性头痛1周,伴发热、复视、右眼疼、视力下降。
入院时体温37.7°C,右侧眼球突出、眼睑水肿、眼球充血、结膜水肿、眼球活动受限。
入院后高分辨CT+增强诊断为眶后蜂窝组织炎,CTA和CTV没有异常(下图A),甲状腺激素、抗体和超声正常。
作者分析,已经排除了海绵窦血栓形成、海绵窦炎症性血栓形成、海绵窦瘘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性眼病。给予抗生素治疗。
入院第3天,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加重,反应迟钝,送入ICU治疗并机械通气。
查体:GCS为8分,血压/68mmHg,体温38.7°C,呼吸22次,心率次。瞳孔中等大小,光反应可。脑膜刺激征阴性。
头CT扫描没有明显变化,EEG未见癫痫波。腰穿压力mmH2O,CSF分析显示白细胞/mm3,糖22mg/dl,蛋白mg/dl。
抗生素更改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
入院第10天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神经系统查体没有阳性发现,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同时复查头CT显示轻度脑积水,无出血的证据。
5天后,突发剧烈头痛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昏迷,去脑状态。急诊CT显示SAH、中心疝和脑积水(图B和C),CTA显示基底动脉动脉瘤,基底动脉近端梭型扩张(图D)。经食道心脏超声未见异常,未见赘生物。
3天后死亡,未进行尸体解剖。
讨论:
大约2%的眼眶蜂窝组织炎并发脑膜脑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SAH作为脑膜脑炎的并发症非常罕见,往往是由于感染或霉菌性动脉瘤形成所致。
动脉瘤形成的机制推测为细菌定植在动脉的滋养血管内,在动脉壁内形成微脓肿。另外,细菌性栓子或脓毒性栓子也可以造成动脉壁的破坏,这也是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霉菌性动脉瘤(mycoticaneurysm)是由Osler在年首先提出的,当时发现这种动脉瘤见于细菌性心内膜炎。动脉瘤的形状就像新鲜的菌类植物(freshfungalvegetations),因此“霉菌”二字不是指真菌感染,而是指动脉瘤的形状。
感染性动脉瘤通常多发,梭型,常位于动脉远端。下表列出了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作者认为该例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最后诊断为:
眶后蜂窝组织炎
脑膜脑炎
基底动脉感染性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处:Neurology.Apr19;86(16):e-72.doi:10./WNL..ClinicalReasoning:Proptosis,headache,andfeverinahealthyyoungwoman
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