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诊断 >> 医学微生物学高频考点解析

医学微生物学高频考点解析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60627/4885172.html

     女,18岁。发热、咽痛伴阵发性刺激性咳嗽1周。咳少量黏痰。查体:T39℃,左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淡薄片状阴影。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经阿奇霉素治疗7天后复查胸部X线片示病灶大部分吸收。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腺病毒   C.肺炎支原体   D.嗜肺军团菌   E.肺炎链球菌

『正确答案』C

  女,65岁。左手示指外伤后11天,肌肉痉挛3天。查体:神志清,查体合作,苦笑面容。左手示指指尖可见伤口,已结痂。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产气荚膜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大肠埃希菌   D.艰难梭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B

  某饭店举行婚宴。部分人餐后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脐部阵发性绞痛最为显著,腹泻物多为血水样、黏液样或脓血便。菜肴中有盐水虾、熏鱼等水产品。上述人群最有可能是   A.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B.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C.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D.沙门菌食物中毒   E.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A

  男,40岁。腹泻1天,约20多次“米泔水样”便,继之呕吐数次,无明显发热及腹痛。查体:T36℃,P次/分,BP60/40mmHg,意识模糊,重度脱水貌,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粪镜检未见白细胞,悬滴法观察粪便中细菌呈穿梭样运动,碱性蛋白胨水培养有细菌生长。引起本病的病原体是   A.霍乱弧菌    B.大肠埃希菌   C.弯曲菌      D.志贺菌   E.沙门菌

『正确答案』A

  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是   A.朊粒   B.真菌   C.支原体   D.立克次氐体   E.HIV

『正确答案』E

  下列哪种可引起超敏反应   A.朊粒   B.曲霉   C.支原体   D.立克次氐体   E.HIV

『正确答案』B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定义(非重点,略)   二、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特点

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类型RNA或DNA,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病毒、朊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核质(或称拟核),无完整的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真菌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真菌   E.衣原体

『正确答案』D

  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   A.酵母菌、淋病奈瑟菌   B.放线菌、破伤风梭菌   C.链球菌、念珠菌   D.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E.小孢子菌、大肠埃希菌

『正确答案』B

  重点提示:本章节重点在于微生物的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及意义

 

特点

临床意义

质粒

》核质外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DNA》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耐药性质粒F质粒:编码性菌毛Col质粒:产生大肠菌素ST质粒和LT质粒:产生肠毒素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具有黏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鞭毛

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菌毛

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芽胞

抵抗力强,耐高温。为休眠状态,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A.抗吞噬性   B.具有毒素活性   C.耐热性   D.黏附性   E.侵袭性

『正确答案』C

  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脂多糖   E.类脂

『正确答案』A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不包括   A.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维持细菌形态   E.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正确答案』C

  第三节 细菌的生理

  考点1.基本概念   生长繁殖规律:二分裂方式   考点2.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素:杀伤近缘细菌,用于细菌分型★★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考点1.基本概念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全歼。   ■无菌:不含活菌的状态。即灭菌的效果。   ■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一般不至细菌死亡。   ■清洁: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考点2.常用的灭菌法

 

应用

焚烧

病理性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等

烧灼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

干烤

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璃注射器

红外线

医疗器械和食具的灭菌

紫外线

直射物品表面消毒及对空气的消毒

γ射线

不耐热的医疗器械

巴氏消毒法

牛奶、酒类的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

是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

  第五节 噬菌体

  略      第六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少考)

  1.细菌的各种遗传特性主要受细菌核质内染色体环状双链DNA(dsDNA)所控制。   2.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耐药质粒(R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第七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考点1.菌群失调症与细菌致病性

菌群失调症

概念

由于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

主要诱因

抗生素滥用

主要原因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细菌的致病性

取决于: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考点2.内毒素和外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与部分G-

G-菌

存在部位

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60~80℃,30分钟

耐热,℃,2~4小时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不能形成类毒素

  第八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非重点   重点来袭!   与临床相关章节来临!

  第九节 病原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考点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耐甲氧西林金黄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考点2.致病物质的种类

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

血浆凝固酶

侵袭性疾病:皮肤局部的化脓性炎症

葡萄球菌溶素

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

杀白细胞素

可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肠毒素

属于超抗原。直接或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

表皮脱落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为外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

     考点3.致病性葡萄球菌(金葡菌)的鉴别要点(A1型)   ①镜检符合葡萄球菌的形态特征和染色特点;   ②菌落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③有透明溶血环。   ④凝固酶试验阳性;   ⑤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   ⑥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

  二、链球菌属   1.分类(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别称

草绿色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不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现象

甲型溶血(α溶血)

乙型溶血(β溶血)

不产生溶血

致病力

多为机会致病菌

致病力最强,引起多种疾病

不致病,常存在乳类和肠道内

  2.A群链球菌(乙型溶血)的致病物质

分类

致病物质

临床意义

胞壁成分

肽聚糖

A群链球菌的肽聚糖可致发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诱发实验性关节炎

外毒素类

致热外毒素

又称红疹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3.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所致疾病有:   ①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咽炎、鼻窦炎、产褥感染、乳突炎等。   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等。   ③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三、肺炎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

荚膜

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的抵抗力强,具有抗吞噬作用,且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肺炎链球菌溶素O

可溶解人、马、羊和兔的红细胞,并能活化补体经典途径,引起发热、炎症及组织损伤

神经氨酸酶和透明质酸酶

二酶均与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和支气管黏膜的定植、繁殖及扩散有关

脂磷壁酸

起黏附到肺上皮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作用

  第十节 肠道杆菌

  考点1.埃希菌属

菌株

疾病与症状

ETEC(肠产毒性)

婴幼儿腹泻

EPEC(肠致病性)

婴儿腹泻:发热、恶心、呕吐、大量水样便

EIEC(肠侵袭性)

痢疾样腹泻:发热、腹泻、水泻或典型菌痢症状,出现脓血黏液便

EHEC(肠出血性)

出血性结肠炎:剧烈腹痛、血便。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EAEC(肠聚集性)

持续性水样便,呕吐,脱水,低热,好发于婴幼儿

     考点2.志贺菌属

菌名

群别

产生的毒素

临床常见类型

痢疾志贺菌

A群

内毒素+外毒素

急性菌痢多见

福氏志贺菌(我国)

B群

内毒素

急性+慢性+中毒性菌痢,易转变为慢性

鲍氏志贺菌

C群

内毒素

急性菌痢多见

宋内志贺菌

D群

内毒素

急性+中毒性菌痢

  第十一节 弧菌属

  一、霍乱弧菌   A.弧形或逗点状   B.有鞭毛   C.无荚膜、芽胞   D.悬滴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培养与生化反应   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冻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中生长良好,于平板上可形成圆形、光滑、透明的菌落。   》致病因素   1.黏附作用 鞭毛、普通菌毛。   2.霍乱肠毒素 有强烈的致泻作用,致泻作用最强。严重者可因肾衰竭、休克而死亡。   》所致疾病——霍乱。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传染源:污染的水源与食物。   传播途径:胃肠道。

     二、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食物中毒),在含有3.5%NaCl的培养基上最易生长,故又称为嗜盐性细菌。

  第十二节 厌氧性细菌

  几种厌氧芽胞梭菌

病原菌

致病物质

培养特点

导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导致肌肉的强直性收缩

血平板上,形成羽毛样菌落,菌落周围伴β溶血

破伤风(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症状)

肉毒梭菌

神经外毒素:肉毒毒素(已知最毒)具有嗜神经性,入机体后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即肉毒中毒

普通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脂酶

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

形成双溶血环,在牛奶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

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

艰难梭菌

毒素A和B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十三节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一)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结核)形态、染色   》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无芽胞、鞭毛   》抗酸染色呈红色   》细胞壁含大量脂质   ◆培养特性——又馋又懒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抵抗能力   对酸、碱、自然环境和干燥有抵抗力,但对湿热、酒精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第十四节 动物源性细菌

组成

布鲁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记忆:布什炭烤鼠)

其它考点

布鲁菌特点

引起波浪热,孕期动物对布鲁氏菌最易感,感染后常引起流产,但人感染后不引起流产

耶尔森菌

带菌的鼠蚤叮咬而受染——鼠疫

  引发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其它考点

炭疽

镜下竹节样排列的长链致病:吸入-肺炭疽;接触—皮肤炭疽;    食入-肠炭疽治疗:预防重点在家畜感染和牧场卫生    药物青霉素为首选

  第十五节 其他细菌

细菌

特点

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

血琼脂分离本菌可见“卫星现象”,血清型中以b型最强,可致呼吸道感染

头孢、磺胺

百日咳鲍特菌

专性需氧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毒株具有荚膜和菌毛

白百破疫苗,早期应用红霉素、氨苄西林等

幽门螺杆菌(Hp)

微需氧菌,与胃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等密切相关,尿素酶丰富

2种抗生素+PPI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主要机会性致病菌之一,主要见于烧伤、创伤等局部病灶

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

  第十六节 放线菌   略   放线菌病好发部位面颈部

  第十七节 支原体

  1.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无细胞壁   3.多形态性,“油煎蛋样”菌落   5.可通过除菌滤器   6.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引发疾病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不孕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传播

经空气飞沫传播

主要经性接触传播

  第十八节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特征

◆比细菌小,能通过滤器,光镜可见◆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二分裂繁殖◆多数人畜共患◆对抗生素敏感(四环素和氯霉素)

所致疾病

发热出疹性疾病

  第十九节 衣原体

  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沙眼亚种

通过眼→眼及眼→手→眼,引起沙眼;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和包涵体结膜炎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鼠肺炎亚种

不侵犯人类

鹦鹉热衣原体

感染途径

呼吸道或破损皮肤

所致疾病

鹦鹉热(人禽共患病)

  第二十节 螺旋体

  一、钩端螺旋体

培养特性

特点

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所致疾病

钩体病

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一炎一寒两血一衰竭

防治原则

预防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

治疗

首选青霉素

  二、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所致疾病:梅毒,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传染源:性接触→梅毒(皮肤黏膜)          垂直传染(母-胎)→先天性梅毒          输血→输血后梅毒(血液)

  三、疏螺旋体   所致疾病(莱姆病)

传播媒介

硬蜱

人群

户外工作者或旅行者

表现

慢性游走性红斑,并可累及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晚期伴随有器官的严重功能损伤

  第二十一节 真菌

  主要病原性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   ●菌体圆形或卵圆形,G+   ●假菌丝:孢子伸长形成芽管,不与母体脱离,形成较长的假菌丝   ●厚膜孢子   ●所致疾病:念珠菌病   ●皮肤、黏膜感染   ●内脏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生(型)隐球菌   致病性 在AIDS等免疫力低下患者,尤其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预后不良。

  第二十二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略   第二十三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特点

备注

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如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和经输血注射传播

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如: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AIDS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等十余种,可引起死胎、流产、早产、先天性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

  二、病毒的感染类型

感染类型

举例

慢性感染

HBV、巨细胞病毒、EBV

潜伏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麻疹病毒可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慢发病毒感染

朊粒感染引起的慢发性致死性震颤

  第二十四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略

  第二十五节 呼吸道病毒

正黏病毒-人流感病毒

甲流病毒致病力强,易变异变异机制:抗原漂移(变异小,引起中小流行)和抗原转变(变异大,易大流行)

副黏病毒

包括: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性:减毒活疫苗免疫力可维持10年左右预防:麻疹及腮腺炎给予疫苗注射

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腺病毒

可引起腺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及咽结合膜热,也可导致胃肠炎(呼吸胃肠眼部都感染)

风疹病毒

人是唯一宿主,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孕妇在孕期4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耳聋、白内障及心脏病等畸形,称作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防治: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三联疫苗接种对象:育龄期的妇女,孕妇严禁接种风疹疫苗

  第二十六节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致病性:引起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0型及71型   EV-A71感染的儿童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由该病毒所致。

  肠道病毒一般不引起的疾病是   A.尿道炎   B.手足口病   C.脊髓灰质炎   D.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心肌炎

『正确答案』A

  第二十七节 肝炎病毒

  一、几种病毒性肝炎基因组及抗体系统

 

HAV

HBV

HCV

HDV

HEV

基因组

单股正链RNA小RNA病毒科

DNA病毒

单股正链RNA(黄病毒属)

单股环状RNA

单股正链RNA(杯状病毒属)

抗体系统

IgM,表近期感染,IgG可保持多年

HBV颗粒又叫Dane颗粒,详见后

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抗HEVIgM在发病初期产生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备注

℃5min可完全灭活,紫外线、过氧乙酸等敏感

HBV抵抗力强,℃10min可灭活,对酒精敏感

℃5min可灭活

一种缺陷病毒需HBV辅助才能复制

消毒剂敏感

  男,17岁。发热伴乏力,纳差,眼黄,尿黄5天。实验室检查:ALTU/L,ASTU/L,TBil60μmol/L。经常在街边小摊进餐。曾注射乙肝疫苗。本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原属于   A.单股负链RNA病毒   B.双股RNA病毒   C.单股正链RNA病毒   D.DNA病毒   E.小RNA病毒

『正确答案』C

  第二十八节 黄病毒(虫媒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传播媒介 库蚊(虫媒)   2.传染源   家畜、家禽;乙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   3.防治原则   疫苗(人猪)+灭蚊

  二、登革病毒   1.致病性   流行区域——热带、亚热带(广东、海南、广西)   传染源——人、猴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   疾病——登革热   普通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既往感染,再次感染)   寨卡(ZiKa)病毒的致病性   1.传播媒介 伊蚊(虫媒),也可母婴或性传播   2.传染源   患者和感染者。   3.防治原则   目前无疫苗,主要灭蚊、控蚊

  第二十九节 出血热病毒

  

  埃博拉病毒   1.基因组:单负链RNA   2.宿主:猴子、猩猩及人   3.传播途径:体液传播,故医务人员处理尸体时易被感染   4.发病特点:早期感染样症状,数天后出现严重出血、呕吐和腹泻、皮肤瘀斑和高热等,1~2周死亡,死亡率高达50~80%。   5.预防:隔离患者,切断传染源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1.传播途径:蜱虫叮咬或直接接触   2.临床特点:发热+出血+高死亡率,属于人畜共患

  第三十节 疱疹病毒

  小结:四种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B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代号

HSV-1,HSV-2

VZV

EBV

HCMV

所致疾病

单纯疱疹

原发感染一水痘;复发感染一带状疱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严重的感染

  第三十一节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微生物非重点,临床学科重点   第三十二节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性接触、毛巾、坐便器)为主

所致疾病

尖锐湿疣,导致恶性肿瘤,宫颈癌、喉癌、皮肤癌等

预防

HPV疫苗

  狂犬病病毒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被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

潜伏期

3~8周(10日至数年)

发病表现

是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肉发生痉挛,故又称恐水病

防治原则

疫苗

咬伤后第0、3、7、14、30日,各肌内注射1ml

犬类

加强管理

  第三十三节 亚病毒

  朊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例疯牛病等。   可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细菌是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脑膜炎奈瑟菌

『正确答案』C

  男,13岁,学生。持续畏寒、发热1周,神志不清半天。病前有右足刺伤史。查体:T39.5℃,P次/分,BP/70mmHg,右足跟部红肿,血常规WBC24.3×/L,N0.89,L0.11。导致本病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革兰阴性菌   B.真菌   C.革兰阳性菌   D.病毒   E.寄生虫

『正确答案』C

  女,40岁。右上腹胀痛伴畏寒、发热2天,巩膜黄染1天。查体:T39℃,P次/分,右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肝区叩击痛阳性,血WBC18.2×/L,N0.85。B超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致病菌是   A.草绿色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链球菌

『正确答案』B

21年保过医师考试课程招生,欢迎报名!优惠多多!

开课联系周老师

精彩推荐

零基础考生需要用多久时间,备考医师考试?

21年医师资格考试保过培训课程招生,总有一款适合您!

提前收藏!医师证书领取、注册、变更、多点执业等问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21年医师考试

你觉得还早?其实人家早已开始复习了!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星题库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hl/12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