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当好一名儿科医生,守护好每一名患儿,医院儿科主任董蔚心底始终如一的信仰。
董蔚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在学医母亲的引导下走上从医之路,大学毕业后受前辈影响,更是选了儿科,一干就是三十余年,她把青春和梦想献给了儿科事业,不论何时何地,始终把“敬佑生命,关爱儿童”记在心头,把真情和爱心献给无数的患者。
医者仁心,敢于担当。医院儿科主任的担子,既当科室管理者,又抓学科建设,面对困难她勇挑重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患儿需要,她就会义不容辞出现在现场,数不清多少次抢救在午夜、在清晨、在睡梦中被叫起。记得有一次一名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从大年三十晚上9点抢救到新年第1天凌晨,直到患儿病情稳定,她说,“当伴随着新年夜空的鞭炮声一路走回家时,很累但很快乐!”记得在儿科哮喘门诊刚开诊的一天,一位患儿的奶奶走到董主任面前,紧紧握住她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情绪非常激动…,原来这位奶奶的孙子是个“试管宝宝”,非常珍贵,4岁了,自从3岁上了幼儿园就反复剧烈咳嗽,伴呕吐,夜咳明显,不能安静入睡,家里人因为孩子的病而互相埋怨,矛盾不断,医院,始终得不到根治,全家人忧心重重。后慕名找到董蔚主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仔细查体,进一步检查,最后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过哮喘规范化治疗,患儿完全恢复。孩子的奶奶说:“如果小孙子的病再不好,我都要得抑郁症了啊!是您为我们家送来了幸福和快乐!”面对患儿家长的感谢,董主任很感慨:“就是想把病人救回来,看到患儿健康出院,家长露出灿烂笑容。”
学无止境,钻研精进。董蔚担任儿科主任6年以来,儿科团队走上了快速、规范发展的道路,在临床诊疗、服务品质、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完善的儿童呼吸病(哮喘)诊疗体系,在嘉定区率先开展儿童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过敏原检测、免疫脱敏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及租泵雾化吸入治疗。特别是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她带领儿科团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建立本地区本区域儿童慢病管理模式,与周边社区联合,将哮喘及喘息性疾病下沉社区,实行序贯梯度的治疗方式,方便患儿及家长就医,获得广大患儿及家长的好评。医院-嘉定医联体,医院医院标准化示范门急诊,在医联体率先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危重抢救快速转运绿色通道、疑难病人远程会诊、门诊病人专家、专科及检验、检查预约服务等,慢病下沉社区序贯梯度治疗,使辖区儿童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患儿就医体验。
无私奉献,成绩斐然。董蔚就是这样,在她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她辛勤的汗水实践着救死扶伤的宗旨,把儿科打造成“技术过硬、服务温馨、医风清明”的好科室,儿科诊疗医院当中成为佼佼者,儿科呼吸专科连续四次成为嘉定区重点学科,所在科室荣获-年度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年科室创建了“医“雾”童行,“咳”不容缓”服务项目,荣获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申报课题18项,完成14项,发表论文及SCI论文数十余篇。她个人也成长为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嘉定区第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嘉定区儿童呼吸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近5年来,儿科门急诊量逐年上升,至年已达14万余人次,出院病人近人次,更为余名新生儿保驾护航。
疫情当前,义不容辞。春节前夕,董蔚远在新疆年迈的母亲生病了,本想趁难得的假期好好陪陪她,可刚到没几天,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董主任一心牵挂着科里大大小小的事,不得不舍下母亲,几经周折改签机票回到上海投入抗疫战斗。由于儿科发热门诊比较特殊,没有现成规范,董主任便一遍遍梳理,和各部门协商,从检验检查、病人行走路线、就医引导……事无巨细,一次一次完善诊治流程,力求万无一失,区疾控中心来院检查时对这套完善的流程也点头称好。董主任是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医院及区里的会诊,常常院里家里两头跑,手机总是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有时晚上甚至会接到好几个电话,忙到后半夜才回家已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厌烦并且毫无怨言。一天晚上九点多,一位从安徽蚌埠回沪的孩子来院就诊,当时患儿发热咳嗽,经血常规和胸片检查后属于可疑新冠肺炎,值班医生电话联系董主任,医院,查看胸片,启动会诊,所有事情处理好已经11点多了,董主任才回到家,却又接到发热门诊会诊电话,医院……。董蔚告诉自己:“我是科室主任,我不上谁上!”
勇往无前,播洒大爱。当云南德钦需要对口支援,董蔚主任积极报名,先后二次参加援滇医疗队,奔赴到海拔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尽管在翻越白马雪山时,她出现了高原反应,口唇、四肢青紫,尤其在走路时气促更加明显。但面对慕名而来的藏族同胞患者,经过短暂的治疗后,当天下午,就开始和当地医护一起查房,对患儿进一步诊疗的方案进行交流。董蔚发现由于当地的生活环境不同,儿科面对的疾病谱也有很大的不同,有1岁多孩子的双肾结石血尿,有2岁孩子蛔虫引起的肠梗阻,有先心病、心肌病,有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炎、肺水肿、头颈部蜂窝织炎等等,面对一双双信任的眼睛,董蔚尽最大努力给予了帮助。在云南对口支援期间,除日常的诊疗,医院开展临床教学10余次、健康讲座6次、巡回义诊20余次。
从医30余年,董蔚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了她热爱的儿科,将青春和梦想倾注于儿科事业。在她看来,儿科医生“这个职业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总是可以看到自己诊治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