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常识 >> 水貂沙门氏菌病

水貂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水貂感染,发生饲料中毒和败血症等。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因素,该类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发病率上升而倍受重视。

病原

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ca)(又称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choleraesuis)和邦戈尔沙门氏菌(Salmonellabongori)两个种。

前者又分为6个亚种,沙门氏菌具有O(菌体)、H(鞭毛)、K(荚膜,又叫Vi)和菌毛四种抗原,其中前2种是主要抗原。沙门氏菌属依据不同的O抗原、Vi抗原和H抗原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沙门氏菌共有42个O群,58种O抗原,63种H抗原,组成了种以上的血清型,除了不到10个罕见的血清型属于邦戈尔沙门氏菌外,其余血清型都属于肠道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ü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胱氨酸、血清、葡萄糖、脑心浸液和甘油等有助于本菌生长。ü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具有赖氨酸脱羧酶;ü除伤寒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外,均具有鸟氨酸脱羧酶。ü多数菌株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的活性。ü多数菌株能产生硫化氢。ü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鸡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产气外,均能产气。

毒力因子

(1)脂多糖(LPS)是沙门氏菌外胞壁的基本成分,构成细菌的O抗原和内毒素。在防止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上起着重要作用。可引起宿主发热、黏膜出血、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循环衰竭、中毒临诊症状以及休克死亡。

(2)肠毒素 沙门氏菌分泌肠毒素,直接刺激环化酶系统,使肠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过肠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泻。

(3)细胞毒素 沙门氏菌病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肠上皮细胞的损伤,而造成这种损伤的因素可能是3种细胞毒素。

(4)侵袭力与毒力基因 有毒力的沙门氏菌菌株能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并穿越该细胞层到达下层组织。细菌虽然可在此部位被吞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并可在细胞内继续生长繁殖。

沙门氏菌的毒性质粒能抵抗血清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免疫抑制以及刺激脾脏肿大。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对人、家畜和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怀孕期的母貂、1月龄以内的仔貂、3周龄以内的雏鸡、6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是1~4月龄者)。出生30~40天以后的犊牛、刚断乳的羊等最为易感。感染的孕畜多数发生死胎、流产。

传染源:污染饲料、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的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动物。交配或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子宫内感染。鼠类可传播本病。

临诊上健康的畜禽带菌现象(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病菌可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变为活动化而发生内源感染,病菌连续通过若干易感家畜,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貂常在于秋冬交际、冬春交际、母貂怀孕期、仔貂育成期发病。

流行形式: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有些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饲养管理较好而又无不良因素刺激的场群,甚少发病,即使发病,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疾病常成为地方流行性。

发病诱因:环境污秽、潮湿、栏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分娩、手术;母畜缺奶。

貂沙门氏菌的病原

病原体就是沙门氏菌,分为很多型,常见的有: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副伤寒沙门氏菌、雏禽白痢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蒙泰维体沙门氏菌、伦敦沙门氏菌及培塔沙门氏菌等。

貂沙门氏菌的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较强,60℃经1小时,70℃经20分钟,75℃经5分钟死亡。对低温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琼脂培养基上于-10℃经天尚能生存,在干燥的沙土中可生存2~3个月,在干燥的排泄物中可存活4年之久。在含20%食盐的腌肉中,6℃~10℃的条件下,可存活4~8个月。本菌在1:升汞、1:甲醛、3%石碳酸溶液中15~20分钟可杀死。

貂沙门氏菌的流行特点

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肉的污染

肉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9%,日本检查进口家禽的污染率为10.3%,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在1.1%—39.5%。

蛋的污染

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由于吃蛋引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环境污染

饲料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往往被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2年之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的发生与貂群内带有菌兽有一定的关系,常呈散发流行。妊娠母貂发生本病时,由于子宫感染,常发生大批流产,或产后1~10天仔兽大批死亡。

饲养管理不当

如饲养密度过大、缺乏全价饲料、饲料变质、卫生防疫不好,以及断奶期饲料质量不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也称为本病的诱因。

患本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甚至可感染同一血清型细菌而再次发病。

貂沙门氏菌的发病机制

在自然条件下,经消化道可感染沙门氏菌病,也可通过接触和子宫内感染。肠道内的微生物在富于蛋白质的环境内很快繁殖,促进蛋白质的腐败,而形成大量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加快了病理过程发展。肠蠕动加快,发生腹泻;由于水分的吸收和正常食糜后送能力降低,肠内有毒物质被吸收,而引起动物精神萎靡和虚弱,机体进行性消瘦;当肠道粘膜严重破坏时,促成肠道的沙门氏菌进入血液,并迅速繁殖,进而随血液循环进入各个器官和组织引起炎症变化,造成败血症。

貂沙门氏菌病的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20天,平均为14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5天。根据机体抵抗力及病原毒力,本病在临床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急性:病兽表现拒食,先兴奋后沉郁,体温升高41℃~42℃,轻微波动于整个病期,只有在死前体温下降。病貂卧于小室内,弓腰,两眼流泪,行动缓慢。发生腹泻、呕吐,在昏迷状态下死亡。病程一般短者5~10个小时死亡,长者2~3天死亡。

亚急性:病兽主要表现胃肠功能紊乱,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呼吸减弱,食欲废绝,被毛蓬乱,眼窝凹陷无神,有时出现化脓性结膜炎。少数病例有粘液性鼻液或咳嗽。病貂很快消瘦、腹泻,个别的有呕吐。粪便变为液状或水样,混有大量胶状粘液,个别混有血液。四肢软弱无力,特别是后肢常呈海豹式拖地,没有支撑能力,时停时蹲,似睡状。病的后期出现后肢不全麻痹,在高度衰竭的情况下,7~14天死亡。粘膜、皮肤黄染也是本病经常出现的,特别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副伤寒病黄染更为明显。

慢性:病兽消化紊乱,食欲减退、腹泻,粪便混有粘液,逐渐消瘦、贫血、眼球塌陷,有时出现化脓性结膜炎。病畜多卧于小室内,很少运动,走动时步态不稳,行动缓慢,在高度衰竭的情况下,经3~4周死亡。

在配种期和妊娠期发生本病时,母兽大批空怀、死胎和流产,空怀率达14%~20%,流产达10%~16%,严重的绝产可达70%;同时,出生仔兽在10天内大批死亡,死亡数占出生数的20%~22%。多数病例在正常产仔期前3~14天流产,有的母兽无任何症状而流产,其他母兽出现轻微沉郁或多次拒食。

哺乳仔兽患病时,表现虚弱,不活动,吸乳无力,常发现同窝仔兽分散于窝内。有时发生昏迷或抽搐,呈侧卧、游泳样运动,个别仔兽肌肉发生抽搐性收缩、微弱呻吟。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者很少。胎盘感染时,仔兽发育滞后或发育不良,病程2~3天,很少有达到7天者,大多数以死亡告终。

尸体营养状态取决于病程的长短。病兽可视粘膜、皮下组织、肌肉、脏器都有程度不同的黄染。胃空虚或有少量食物和粘液,胃粘膜增厚,有褶皱,有时充血,少数病例胃粘膜有散在出血点,大肠无明显变化,少数有粘液性内容物或充血。

肝脏增大,呈暗黄色或土黄色,切面外翻,有粘稠的血样物。胆囊增大,充盈,内有浓稠的胆汁。脾脏多数高度肿大,可增大6~8倍,纵膈、肛门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3倍或水肿,质地柔软或呈灰红色或灰色,切面多汁。

肾脏微肿,呈暗红色、灰红色或带有淡黄色,肾包膜下有弥漫性出血点。膀胱空虚,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慢性病例,心肌变性呈煮肉样,脑实质水肿,侧脑室内有多量脑脊液。

貂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最终确诊还得做细菌学检查。可以从死亡的脏器和血液中分离细菌进行培养,进行生物学检查。用无菌方法采血,接种于3~4支琼脂斜面或肉汤培养基内,在37℃~38℃培养箱中培养,经6~8小时便有该菌生长,将其培养物和已知沙门氏菌阳性血清做凝集反应,即可确诊。

貂沙门氏菌病的鉴别诊断

本病常于钩端螺旋体病、犬瘟热、流行性脑脊髓炎、巴氏杆菌相混同,需要加以鉴别。

钩端螺旋体病体温升高表现在病的初期,当黄疸出现后,体温下降至35℃~36℃。

犬瘟热不同于沙门氏菌病,犬瘟热具有典型的浆液性、化脓性结膜炎,皮肤脱屑,鼻端肿大,有特殊的腥臭味,足掌肿大。

巴氏杆菌病可同时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动物,细菌性检查,可检查到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貂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预防>治疗

1.应加强饲养管理。对断奶期仔貂的日粮要求新鲜,全价。管理上要注意小室内的卫生。

2.把住饲料管,畜禽的下脚料要无害化处理后再饲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要喂。

3.定期消毒食盆、食碗。

4.饲料加工要严格细致,不能马虎从事。

5.养殖场内要防鼠。

6.添加大蒜预防

貂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1.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投喂高敏药物。

2.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解热、镇痛、强心、补水、补充维生素电解质等。

3.饮水和饲料同时给药。

4.对沙门氏菌敏感的药物: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安普霉素、庆大霉素、粘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氯哒嗪钠等。

氟苯尼考

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貂、狐、貉细菌性疾病。例如,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病等。

口服,每袋本品g可供只水貂,只狐狸、貉一日用量。

10%

g/袋,袋/箱。

兽药字()

盐酸多西环素

用于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水貂、狐、貉上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淋巴结炎、蜂窝织炎,也用于伤寒(沙门氏菌病)、支原体肺炎等。尚可用于治疗霍乱,也可用于防治附红细胞体、钩端螺旋体感染。

混饲:每袋本品g可供1只水貂,只狐、貉一日用量,连用7-10天。

g/袋,袋/箱。

10%

g/袋,/箱。

兽药字()

硫酸安普霉素

●口服吸收好。恩施睛发挥天元普康一贯的工艺制剂优势,巧妙的解决了安普霉素的极性问题而又没有改变其本身的药物结构,安普霉素口服成倍被吸收。

●抗菌谱广。对安普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假单孢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支气管炎博代氏菌等;对安普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安普霉素对深度感染支原体亦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不易产生耐药性。安普霉素独特的化学结构可抗由多种质粒编码钝化酶的灭活作用,因而革兰氏阴性菌对其较少耐药,许多分离自动物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及支原体感染也有效。

●安全性高。按说明剂量4倍添加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组织渗透性好。硫酸安普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说明硫酸安普霉素进入动物体内后血清游离浓度可达较高水平。易于快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并达较高浓度。

●临床效果好。恩施睛克服了以往安普霉素口服不易吸收的问题,使得规模化养殖场可以口服添加安普霉素,高效的吸收率和利用率保证了临床使用效果。

1、水貂、狐狸、貉:各阶段呼吸道疾病,如顽固性咳嗽、出血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病等;

2、断奶仔兽:各种腹泻;

混饲:每袋本品g可供只水貂,只狐狸、貉一日用量,连用7-10天。

g:3g(万单位)

g/小袋,10小袋/大袋,10大袋/箱。

兽药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zz/13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