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常识 >>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suppurativearthritis)为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髋关节、膝关节。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占85%左右;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和肠道杆菌等。

细菌进入关节内的途径有:

①血源性传播: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内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关节内;

②邻近关节附近的化脓性病灶直接蔓延至关节腔内,如股骨头或髂骨骨髓炎蔓延至髋关节;

③开放性关节损伤发生感染;

④医源性:关节手术后感染和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后发生感染。本章节只叙述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

病理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变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时演变缓慢,有时发展迅速而难以区分。

1.浆液性渗出期细菌进入关节腔后.滑膜明显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润和浆液性渗出物。渗出物中含多量白细胞.关节软骨没有破坏,如治疗及时,渗出物可以完全被吸收而不会遗留任何关节功能障碍。本期病理改变为可逆性。

2.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病变继续发展,渗出物变为混浊,数量增多,细胞亦增加。滑膜炎症因滑液中出现了酶类物质而加重.使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加。多量的纤维蛋白出现在关节液中。纤维蛋白沉积在关节软骨上可以影响软骨的代谢。白细胞释放出大量溶酶体,可以协同对软骨基质进行破坏,使软骨出现崩溃、断裂与塌陷。修复后必然会出现关节粘连与功能障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损毁,部分病理已成为不可逆性。

3.脓性渗出期炎症已侵犯至软骨下骨质,滑膜和关节软骨都已破坏,关节周围亦有蜂窝织炎。渗出物已转为明显的脓性。修复后关节重度粘连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图68-10),病变为不可逆性,后遗有重度关节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原发化脓性病灶表现可轻可重,甚至全无。一般都有外伤诱发病史。

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体温可达39°C以上,甚至出现谵妄与昏迷,小儿多见。病变关节迅速出现疼痛与功能障碍,浅表的关节,如膝、肘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常处于半屈曲位,这样使关节腔内的容量最大,而关节囊可以较松弛以减少疼痛;深部的关节,如髋关节,因有厚实的肌肉,局部红、肿、热都不明显,关节往往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病人因剧痛往往拒绝作任何检查。关节腔内积液在膝部最为明显,可见髌上囊明显隆起,浮髌试验可为阳性,张力高时使髌上囊甚为坚实,因疼痛与张力过高有时难以作浮髌试验。

因为关节囊坚厚结实,脓液难以穿透,一旦穿透至软组织内,则蜂窝织炎表现严重,深部脓肿穿破皮肤后会成为瘘管,此时全身与局部的炎症表现都会迅速缓解,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临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周围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至10x10*9/L以上,多量中性多核白细胞。血沉增快。关节液外观可为浆液性(清亮的)、纤维蛋白性(混浊的)或脓性(黄白色)。镜检可见多量脓细胞,或涂片作革兰染色,可见成堆阳性球菌。寒战期抽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

2.X线表现早期只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的阴影,膝部侧位片可见明显的髌上囊肿胀,儿童病例可见关节间隙增宽。出现骨骼改变的第一个征象为骨质疏松;接着因关节软骨破坏而出现关节间隙进行性变窄;软骨下骨质破坏使骨面毛糙,并有虫蚀状骨质破坏。一旦出现骨质破坏,进展迅速并有骨质增生使病灶周围骨质变为浓白,至后期可出现关节挛缩畸形,关节间隙狭窄,甚至有骨小梁通过成为骨性强直。

诊断

根据全身与局部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不难。X线表现出现较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关节穿刺(图68-11)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应作细胞计数,分类,涂片革兰染色找病原菌,抽出物应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方面,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表68-1)。

治疗

1.早期足量全身性使用抗生素,原则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每天作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液后,注入抗生素。如果抽出液逐渐变清,而局部症状和体征缓解,说明治疗有效,可以继续使用,直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如果抽出液性质转劣而变得更为混浊甚至成为脓性,说明治疗无效,应改为灌洗或切开引流。

3.经关节镜治疗在关节镜直视下反复冲洗关节腔,清除脓性渗液、脓苔与组织碎屑,彻底切除病变滑膜.完成后在关节腔内留置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时置管持续灌洗。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关节粘连少.可多次手术的优势。

4.关节腔持续性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部。在膝关节的两侧穿刺,经穿刺套管插入两根塑料管或硅胶管留置在关节腔内。退出套管,用缝线固定两根管子在穿刺孔皮缘防脱落。或在关节镜灌洗后在关节内置放两根管子。一根为灌注管,另一根为引流管。每日经灌注管滴入抗生素溶液一ml。引流液转清.经培养无细菌生长后可停止灌洗,但引流管仍继续吸引数天,如引流量逐渐减少至无引流液可吸出,而局部症状和体征都已消退,可以将管子拔出。

5.关节切开引流适用于较深的大关节,穿刺插管难以成功的部位,如髋关节,应该及时作切开引流术。切开关节囊,放出关节内液体,用盐水冲洗后,在关节腔内留置2根管子后缝合切口,按上法作关节腔持续灌洗(图68-12)。

6.为防止关节内粘连,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可作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在对病变关节进行了局部治疗后即可将肢体置于下(上)肢功能锻炼器上作24小时持续性被动运动,开始时有疼痛感,很快便会适应。至急性炎症消退时,一般在3周后即可鼓励病人作主动锻炼。没有下(上)肢功能锻炼器时应将局部适当固定,用石膏托固定或用皮肤牵引以防止或纠正关节挛缩。3周后开始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往往不甚满意。

7.后期病例如有陈旧性病理性脱位者可行矫形手术,髋关节强直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图68-13)。关节融合术或截骨术已不常采用。

为防止感染,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须使用抗生素。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zz/13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