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也叫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本病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途径传播,取上述途径的人工感染试验可成功地复制此病。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被本菌感染而没有应激的鸭通常不表现临诊症状。幼鸭在育雏室移致鸭舍饲养后,由于受寒冷和淋雨引起本病的爆发,同时如果有其他疾病的存在或并发感染常能引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死亡。常并发的有鸭大肠杆菌病。有时也有巴士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和雏鸭病毒性肝炎等。
病理诊断
01
心脏
病程较急的病例,见心包积液增量,心外膜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慢者,则心包有淡黄色纤维素充填,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渗出物干燥。病程较久着纤维素渗出物机化或干烙化。
02
肝脏
肝表面包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膜,极易剥离。肝土黄或棕红色。急性死亡者常呈橙红色。肝实质较脆。胆囊肿大,肝脏多肿大。肝细胞浊肿或脂变,肝门静脉周围一般单核细胞。病程较慢的亚急性病例可观察到淋巴细胞浸润。病程较久的病例肝表现渗出物呈淡黄色干酪样团块,已为从肝被膜生长出的肉芽组织所机化。
03
气囊
多数病例气囊上均有纤维素膜,在纤维素性渗出物中有单核细胞成分,在慢性病例中可观察到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渗出物可部分钙化。
04
脾
脾多肿大或肿胀不明显,表现也常有纤维素膜,脾白髓均萎缩消失,所有的包绕小动脉系统的淋巴组织全不见淋巴细胞,仅有网状细胞。
日龄较大的小鸭,脾脏肿大,多呈红灰褐斑驳,表现可见发灰色的滤泡。
05
关节
跗关节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关节液增量。乳白黏稠。
06
皮肤
在屠宰的商品鸭中,有时见腹中皮下脂肪或毛囊感染,皮肤或脂肪呈黄色。切面呈海绵状。似蜂窝织炎变化,此外、有时在眶下窦见有干酪样渗出物。
痉挛性点头、摆头、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身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角弓反张现象。
心包炎、肝周炎以及纤维素性腹膜炎。心包黏连、填充黄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肝脏多肿大,呈橙红色,质脆,胆囊多充盈。肝脏表面包盖一层纤维素膜,易剥离。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首先要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特别注意通风、干燥、防寒以及改变饲养密度。地面育雏勤换垫料,最好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便于彻底消毒。
用药方案:杜克威+杆无影饮水每袋斤水、全天用药量集中4个小时饮完即可,连用3-5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