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常识 >> 头颈部放射治疗的皮肤损伤,患教篇

头颈部放射治疗的皮肤损伤,患教篇

 

1急性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害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中一定会发生。发生的区域为照射野区域,包括颜面部和颈部皮肤。一般放射治疗完成10次左右开始出现皮肤充血,这时皮肤看上去发红,患者会有轻度的灼热感,逐渐出现色素沉着,看上去皮肤发黑。这些反应会逐渐加重,放疗完成20次左右时开始出现照射野区域皮肤的刺痒感,同时会出现薄薄的白皮,医学术语叫做干性脱皮,以上这些都属于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不影响放疗继续进行。但是,如果这时护理不当很可能出现,皮肤疼痛,伴有组织液渗出的大面积的脱皮,皮肤水肿,甚至皮肤溃疡、出血和坏死,尤其在皮肤薄嫩和多皱褶的部位,这时放射治疗就必须停止了。

那么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保护放射区的皮肤呢?

(1)内衣要宽松、柔软,无领,最好是棉、毛或真丝的,避免化纤类内衣或围脖。切忌暴晒和抓挠,暴晒会加重皮肤反应,抓挠会加重皮肤损伤并增加感染机会。

(2)避免皮肤潮湿很关键,在放疗十几次以后就不能洗脸洗脖子了,这个确实很难熬,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夏天皮肤的褶皱处容易存留汗液,容易增加感染机会,加重皮肤反应,可以尽量待在凉爽的房间,准备一个小扇子,帮助保持放疗局部的皮肤干燥。

(3)注意保护放射区皮肤的完整性,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以免随胶布撕下一大块最外层的死皮使下面还没有长好的娇嫩的皮肤直接暴露,增加感染机会。这在喉癌术后的患者比较常见,他们往往需要使用胶布帮助固定气管套管,在放疗开始以后到放疗完成后皮肤还没有恢复的一段时间一定要避免使用胶布固定。

(4)如果出现放射野皮肤瘙痒难耐,可以考虑拍打局部皮肤,手一定要洗净擦干。或者局部喷涂一些药物,我个人的经验是使用赛肤润,这是一种油性的液体辅料,可在皮肤表面形成脂质保护膜,通过覆盖隔离保护皮肤,并限制表皮水分流失,防止皮肤干燥,还有促进受伤皮肤或风险区域皮肤修复的作用。一般的药店都能买到。可以在患处局部喷涂1~2滴,每天3~4次。一定不要使用酒精擦拭,或者其他刺激性药物。这里所讲的皮肤干燥指的的皮肤本身含有的水分丧失,我们前面提到的保持干燥指的是避免皮肤表面的潮湿。

(5)放疗期间要定期检查放射野内的皮肤反应,一旦出现皮肤水肿或湿性脱皮,需要暂时停止放疗2-3日以避免皮损进一步加重。如果渗液增多,甚至出现糜烂,溃疡时,必须停止放疗。患部保持清洁,严防感染。必要时局部或者全身要应用抗生素,比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反应,有时也是免不了要应用的。

2慢性损伤

放疗后结束一个月左右,原来的黑色的皮肤会逐渐脱落,恢复皮肤本来的颜色。但是,面颊、颏下、上颈部会出现软组织水肿,特点是局部不红、不热、不痛,也没有功能障碍。水肿可以随体位变化,早晨起床时较重,活动后减轻,这种情况一般在水肿发生10个月左右开始缓解,1~2年左右症状可以消失。这主要是颈部淋巴回流不畅造成的,与肿瘤复发没有关系。这种现象在鼻咽癌放疗的患者更为常见。

另外,随着时间的进展,放疗后受照射区域的软组织会发生纤维化,皮肤会逐渐丧失正常的弹性,原有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和皮肤保护功能都会遭到破坏,出现皮肤干燥、变薄、血管和淋巴管管壁增厚甚至闭塞,皮肤的愈合能力下降。这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放疗区域皮肤的清洁,避免化学、物理刺激,比如刺激性的药物,清洁剂,化妆品,长时间吹冷风,暴晒,热敷,衣物摩擦,搔抓等。还要预防感冒,防止发生急性蜂窝织炎。如果不幸发生放疗区域皮肤的破溃,一定要尽早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严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如果长期不愈,可能需要外科医师手术帮助,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见于同一部位二次或者多次放疗后的患者。

注:本文为原创患教文章和音频,初衷为方便患头颈部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反复学习并更好地配合治疗,也方便广大放疗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宣教。个人转载请标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zz/123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