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常识 >> 内部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内部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96912.html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

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医院内急性发作。

2、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

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何谓上呼吸道感染?

答:临床诊断:发热(≥38℃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4、何谓下呼吸道感染?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cfu/m;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说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规定。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5、何谓血管相关性感染?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6、何谓感染性腹泻?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7、何谓胃肠道感染?

答: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8、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答: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3次/日。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9、何谓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答: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临床诊断: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中任何两项,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同时有检验、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1)发热≥38℃。

(2)恶心、呕吐。

(3)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

(4)黄疸。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说明: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医院感染。

10、何谓泌尿系统感染?

答: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

(1)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cfu/ml或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11、何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答: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说明:

(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4)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

12、何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答: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13、何谓器官(或腔隙)感染?

答: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14、何谓皮肤感染?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

(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2)血液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15、何谓软组织感染?

答: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血清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2)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16、何谓褥疮感染?

答:褥疮感染包括:褥疮浅表部和深部组织感染。

临床诊断: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

17、何谓外阴切口感染?

答: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2周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外阴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外阴切口有脓肿。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外阴切口感染含会阴切开或会阴裂伤缝合术。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外阴切口感染。

18、何谓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局部疼痛、触痛或尿痛,并有影像学证实或病理学证实。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发现感染部位脓肿或其它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感染部位的组织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液中培养出病原体。

19、何谓口腔感染?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口腔组织中有脓性分泌物。

(2)通过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而证实的口腔感染或有脓肿。

(3)临床医生诊断的感染并采用口腔抗真菌治疗。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五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革兰染色检出病原微生物。

(2)氢氧化钾染色阳性。

(3)粘膜刮屑显微镜检有多核巨细胞。

(4)口腔分泌物抗原检测阳性。

(5)IgM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增加。

说明:原发性单纯疱疹应属于此类感染。

20、何谓其它部位感染?

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系统的感染,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皮疹也应列入此类,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21、微生物监测指征?

答:(一)血培养采血指征有哪些?

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指征时,可考虑采集血培养:①体温>38℃或<36℃;②或寒战;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L,特别有“核左移”时),粒细胞减少(计数<1.0×/L);④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⑤心率>90次/min;⑥皮肤黏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功能障碍;⑨血压降低;⑩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等。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刻进行血培养:

(1)医院获得性肺炎;

(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小时;

(3)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二)痰培养采样指征有哪些?

咳嗽、脓性痰,伴有发热,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或扩大的浸润影;气道开放患者,出现脓痰或血性痰;考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痰液标本,同时送血培养标本。

(三)尿培养标本临床采样指征有哪些?

(1)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肾区疼痛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怀疑存在泌尿系感染时;

(2)尿常规结果提示泌尿系感染时;

(3)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尿培养检测;

(4)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发热时。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编辑:蒿秋云审核:王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zz/11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