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走廊,渐渐多了脚步声,隔壁的病友、忙碌的护士在路过时都不忘探头向那位躺在23号病床上的老人致以问候。4月下旬,医院病房23床俨然是大家瞩目的焦点。
老人闭着眼睛,似乎已陷入无边无际的沉睡。
文袁光宇
“马颈骨”,那个被他一刀一刀刻进心里的地方
老人名叫尹大仁,家住洞口县山门镇田函村。今年88岁的他面容消瘦,话语寥寥。由于经历文革挨过批,尹老依然保持多年来的谨言慎行。
村里人说,老人年轻时身体特别强健,脸盆粗的大树,他噌噌几下就能爬到树顶。后来参加抗日战争,战后回到山门,在家育有二子一女。
年老伴去世后,尹老轮流寄居在儿女家中。儿女们忙于生计必须外出务工,大多数日子,尹老很是孤独。
尤其年不慎摔断股骨,从此需要拄拐行走,生活潦倒。
年,尹老被“关爱绿”——雪峰山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找到。确认尹老抗战老兵身份的第二天,志愿者为尹老送来了一辆轮椅,并为他及洞口其他60多位抗战老兵每人申请到了由国家发放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元生活补助金及纪念章。
“勋章代表历史的记忆和见证,代表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尹老很珍惜这枚勋章,一直挂在胸前不肯取下。
尹老惦记一个叫“马颈骨”地方,那是湘西会战最惨烈的战地之一。
年,日军分三路进犯湘西,我抗日部队速迅反击并堵住其退路,日军无奈下令其它部队全力救援。溆浦龙潭与洞口山门之间的“马颈骨”,是一条8公里长的峡谷,最窄处仅1米多宽。
龙潭战役遗址
湘西会战中的中国士兵
营救和被营救的日军企图穿越马颈骨逃窜,没料到抗日部队早在两面山上设伏。战斗打响,日军伤亡惨重。“进军龙潭的日本兵力共人,战斗后只剩人。”尹老回忆。
“马颈骨”战斗为夺取湘西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当时尹老是18军11师33团输送连的一名小战士,18军在此打出了王牌军的威风。战斗过后,尹老看到河里浮起一层日军的尸体,觉得“既自豪又解气”。
国民革命军第18军
多年以后,当地百姓砍柴打猪草路过“马颈骨”,俯首可拾日军枯骨及军刀等遗物。
多年以来,“马颈骨”也成了尹老一刀一刀刻进心里的地方。“扛起枪,上战场,不灭鬼子不还乡!”老人曾在文革时偷偷摸摸去过“马颈骨”,而现在,他想要别上那枚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再上一回“马颈骨”。
老人说:许多战友们在那,我要和他们好好说会话,好好告别,他们等我好久了。
“等您好了,我们陪您再上‘马颈骨’”
今年4月18日,“关爱绿”志愿者马霖、袁再青、戴池莲等再次前往山门镇田函村看望尹老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顿时揪心。
今年春节后,年事已高的尹老左脚突然病变,儿女们经济困难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家用,面对巨额医疗费显得十分无助。
医院勉强住了几天,花了几千元钱后,心痛儿女的尹老执意出了院。这位曾经历过战火纷飞的老兵心里暗自做了一个决定,他要独自顽强地走完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