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头周围皮肤有一色素较深的环形区域称为乳晕,直径平均px,颜色浅褐。乳头和乳晕的皮肤较薄,易于受损而感染。
乳头和乳晕无皮下脂肪组织,而有许多螺旋走向和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机械刺激或者冷刺激时收缩,乳晕缩小,乳头勃起,变小而硬,称为立乳反射,有利于婴儿吸吮。
该区域真皮的生发层内含黑色素细胞较多,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也较多,受损伤以后其修复能力极强,能很快恢复原样,而且不留瘢痕。
乳头炎(thelitis),顾名思义,是乳头发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该病的特点就是小儿哺乳时乳头部有刀割样痛,乳头表皮的皲裂,长期不愈,逐渐出现乳头表面裂口、糜烂、溃疡等皮肤损伤。
发生乳头炎一般是因为婴儿的含接姿势不好造成,此时婴儿吸吮时位于舌和硬腭之间的乳头皮肤受到强力的负压-如果乳汁不容易流出。
婴儿会更用力吸吮,来回牵拉乳头,用舌摩擦乳房,乳头顶部出现水疱,这时常常可以自愈。
但如果反复损伤,尤其当乳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造成了软化,病变会进展为典型的裂隙,通畅称为乳头皲裂。
继续损伤,继之出血或流黄水及表面结痂,如再吸吮,痂脱复结,裂口逐渐扩大。
病情发展,在乳晕下形成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织炎或乳头局部脓肿,破溃后溢出油脂豆渣样物,如不能排出,则继续发展,甚至引起乳房脓肿。
有时母亲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婴儿吸吮过猛,咬破乳头等使皮肤破损。如果婴儿口腔有感染,也常会引起此病。
因此,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可以有不同类型的表现,这些类型乳头炎可以共同表现在一个乳房上,或者依次发生。
如水泡型,裂痕型,糜烂溃疡型,脓肿型,白疱型。其中白疱型是比较特殊类型的乳头炎,由于乳汁粘稠、乳头局部有损伤等原因发生。
乳孔被一层“奶皮”覆盖,该处常有疼痛,同时乳汁排出不畅,乳房局部有明显的积奶块。
将白疱表面的白膜挑开,再将乳孔内的“奶栓”排出,乳汁会喷射状排出,积奶块随之消失。不过,乳头表面也常因此反复发生“白疱”堵奶,或者发展成乳头溃疡等。
预防和治疗乳头炎,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认识诱发因素也非常重要。
良好的卫生和正确的清洁方法很必要,注意妊娠期乳头卫生,保持乳头乳晕清洁,干燥,尽量不要牵拉乳头。
如果乳头有干燥、色黑、质硬的结痂,分娩后可以用温水清洗乳头,以植物油润滑乳头,去除表面干燥的分泌物结痂。
哺乳时要注意保护乳头,有乳头凹陷者注意乳头清洗。
过度肿胀的乳房不易排空且内陷或短小的乳头可能导致婴儿过度用力吸吮。
如果一测乳房疼痛,哺乳应该从健侧开始,这样当婴儿吸吮患侧乳房时,出乳反射会让乳汁更容易流出,哺乳后,用一滴乳涂抹乳头,并尽可能保持干燥,直至下一次哺乳。
哺乳期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睡眠。如果出现乳头炎,医院诊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