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责任编辑:沐沐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导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儿科医生六小娃。
不知道各位爸爸妈妈有没有注意过孩子的耳朵呢?有些孩子的耳朵旁边会有一个「小洞洞」,民间有人称之为「耳仓」「聪明孔」,有些老一辈儿认为这个是有福的表现。
可实际上,这个「小洞」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疾病,它的学名叫做先天性耳前瘘管,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跟孩子聪不聪明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图片来源:Google
01
耳前瘘管到底是个啥?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疾病,多数表现为耳前区域的皮肤小凹,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耳边「小洞洞」。
不过,也有一些开口位置在耳后和外耳道,以及耳廓的其他部位。我们看到的这个「小洞」实际上是一个盲端小管的开口,盲端小管就是只有一个开口的小管道。
▲图片来源:Google
耳前瘘管的管腔狭小,深浅、长短不一,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在无感染时挤压瘘管口,偶尔会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溢出,感染时其周围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破溃流脓等表现,如果反复感染,还会在局部形成瘢痕。
02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的形成与耳廓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只有4孕周时,耳朵的发育就像鱼鳃一样,我们管它叫「腮弓」,此时会出现6个「腮弓」。
等胚胎长到第6周时,这6个「腮弓」会发育成6个耳丘。第1~3耳丘集结于第一鳃弓尾端,第4~6耳丘集结于第二鳃弓的头端,耳丘最终增大并融合成耳廓。
▲图片来源:Google
正常情况下,第1耳丘演化成耳屏,第2耳丘演化成耳轮脚,第3耳丘发育成耳轮的大部分,第4耳丘发育成成对耳轮,第5耳丘形成对耳屏,第6耳丘形成耳垂和耳轮的最下端。
而异常发育的耳丘可能导致耳廓相应部位的大小出现异常、缺失,或形成瘘管。
目前,耳前瘘管的确切胚胎发育依据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3个因素相关,即第一、二鳃弓耳丘不完全融合、外耳形成过程时外胚层内折或者第一鳃裂背侧部分闭合缺陷。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第一、二鳃弓耳丘融合不良所致。
03
耳前瘘管对孩子是否有影响?
这主要取决于瘘管是否发生感染,而瘘管的分型又决定了瘘管是否会感染。
有的人一辈子与耳前瘘管和平相处,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情况是单纯型,不影响人的健康。
有一些耳前瘘管属于分泌型,瘘管内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导致瘘口经常有白色分泌物,有时还能闻到有点臭味。再加上瘘管的管道很狭窄,就容易出现堵塞,造成感染。
▲图片来源:Google
一旦感染,就会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破溃流脓等表现,甚至会出现面部蜂窝织炎,如果反复感染,还会在局部形成瘢痕。
耳前瘘管感染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出现以上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04
耳前瘘管需要如何治疗?
如果无耳前瘘管感染病史,可不予处理。但若为避免以后发生感染,可行手术切除。
感染型及分泌型的耳前瘘管需进行手术治疗。在急性感染或脓肿形成时,医生一般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抗生素和切开引流,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根治方法。
05
日常如何避免感染?
不要抠!不要抠!不要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小洞」内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挤压,更不要拿东西伸进去「探索」。
清洁的时候,用力要适中,同时避免用脏手搓揉瘘口,以防止免继发感染。
另外,在宝宝洗澡时,尽量不要直接让水冲进小孔,要保持瘘管口附近的清洁和干燥。
完
总的来说,耳前瘘管发生感染的几率并不大,如果没有异常情况,无需特别担忧,但也要做好日常护理,避免感染给孩子造成痛苦。
好啦,今天就科普到这里,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给小娃留言哟~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科学育儿~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