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220397601运河之水从北京一路流淌而来,流经杭嘉湖平原后,孕育出了许多江南水乡名镇。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一个叫唐栖古镇的边上。这古镇在明清两朝曾经位列江南水乡名镇之首。镇上别墅园亭,小巷小桥,梵宫伽蓝,古迹众多。后世学者曾这样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地赞美过唐栖:园亭别墅甲于两邑,文章科第炳耀一方。在当地的《杭县志稿》中,也有这样的详尽记述:“唐栖为杭州之首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凡镇周围三十里内皆为枇杷产地。唐栖田少,遍地桑果,春夏之间,一片绿云,几无隙地。剪声梯形,无村不然。出丝盖多,甲于一邑。如果我们把江南水乡名镇比作一粒粒璀璨的明珠的话,那么唐栖古镇则是镶嵌在杭州古运河畔,分外夺目而又特别耀眼的那一颗。我们的村子从东、北、西三面紧紧地环抱着唐栖古镇。大运河从唐栖古镇穿境而来,像是一把利剑,深深地劈开了我们这块神秘而又充满了诱惑的黑土地,把我们的村子也劈成了大小不一的南北两大块。在运河之水的主导下,我们的村子里河港池塘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水系非常发达,是一处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湿地。其中那里还有一个在我们当地较为著名的湖,水域面积大约在多亩。湖中一池碧水,各种湖鲜应有尽有。湖的四周以枇杷为代表的各种果树浓荫繁茂,各式水果轮番上市,常常让城里人流连不已,醉而忘归。这个湖有个听起来比较洋气的名字,它叫——西太洋。已无从考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村子的名字也依地傍水地被唤作了——西太洋村。时而缓缓,时而湍急的运河水,不但孕育出了名扬四海的江南古镇——唐栖,还滋养着我们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浸润出了纯朴而浑厚的乡风民俗。我们从小就为融入在这样一个小镇之中而倍感荣幸。出门在外一有人问你是哪里人时,我们第一时间总会报上——唐栖人。一是唐栖对我们来讲有一份荣耀感。二是当时被称为唐栖区域的地方,是比较宽泛的一个概念,确实涵盖了我们的村子。三是那时我们要是报西太洋村的名字,大家都会摇着头说不知道,在当时来讲,西太阳村还没有开发,也确实是没有什么知名度,知道这个地方的人确实寥寥无几。我们西太洋村大大小小也有三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唐栖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之美誉,而我们西太洋村又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中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自古以来,我们西太洋村一向以农业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固有的生活方式。一代又一代,大家过着躬耕生活。平时只要勤劳肯干,依托这样一个好地方,日子也都会过得稳稳当当。那么多年下来,日子虽然也有过磕磕绊绊,谈不上一帆风顺,但每当突遇大灾之年,添些杂粮,或相互周济一下,咬一下牙也总能过得了关,大家也算是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其乐融融。大家都拥有一个美好的信念——明天生活一定会更好!于是,自从我们懂事之日起,日出日落,精彩纷呈的每一日,都成了我们怀抱梦想的美好时光。为讲好这个故事,几天下来,我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经过多日的辗转反侧,我想我得从我的爸爸写起。我爸爸小时候走过一些弯路。按现在的话说,他也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经历。那时他才不过十左右岁吧,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是个出了名的船匠师傅,在社会上备受尊重和欢迎。可是不知道爷爷那时是怎样想的,好多人都向他善意地提出,叫他该把儿子带在身边,收为徒弟,当作开门弟子时,他却不知哪根筋搭牢了,与乡亲们的想法完全有别。他向大家嚷嚷道:“这小子,脑子聪明好用,我要叫他成为读书人,不想让他再像我一样东跑西走,一路日晒雨淋地去吃百家饭了。将来他如能把书读出山,也就可为我们家荣宗耀祖一番。退一步说,要是今后的日子里他书读不出来,再让他跟我学也不迟啊。”可是我的爸爸却辜负了我爷爷的一片希望。他没有把心思用在读书上,从小就跟着几个同学老是逃课,专门去干一些掏鸟窠、捅马蜂窝的事。几年下来书没有读进去,掏鸟窠捅马蜂窝却让他成为了一个技术精湛的小能手。你看,中午放学后,早已过了午饭时间了,这时我爸爸耷拉着脑袋,有些无精打采地刚从学校里出来。他上课没有好好听,做不出作业,又一次被老师关了晚学。关晚学是我们当地方言,即留下来补做作业的意思。今天他是被留下来要求补做昨天的回家作业的。这个时间点了,肚子已是叽里咕噜地叫着。他小脑袋一转,想到了要抄几步近路,可以早一点回到家。出了校园,便是一片广袤的田野,他走上了一条细细长长的田塍,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地走完后,又快步拐入了一片枇杷林。这时,他听到了一阵鸟叫,驻足抬头看了一会,心又一下子被一群鸟给吸引去了,什么饥肠辘辘,他一下子又把它置之度外了。凭他的经验,他知道这几棵树上一定会有个鸟窠在,他的两颗眼珠就像是一部雷达,不顾一切地转动着,开始寻找了起来。对于这些事,他早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与同学们经常逃课去掏鸟窠捅马蜂窝什么的,他们弄来后,会背着家里的大人在野外生上个野火,烤着吃。说实话,那股香味也真的具有无穷的魔力,总在吸引着他们及周围的同学,滋养着他们独特的味蕾,让他们越吃越想吃。其实现在想来也难怪他们的,那个时候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再说有好吃的他们也拿不出钱去买,像他们这样的乡下孩子,只有在店里隔着玻璃柜子看看的份。所以按现在的说法,那时他们是没有条件而是在靠自己努力创造着条件。虽然这事到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儿出格。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的讲解,我爸爸却又开起了小差,时不时地低着头,往课桌抽屉的书包里,偷偷地看着什么……“叽叽,叽叽……”一阵清脆的鸟叫声突然在教室里响了起来。同学们都转起了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在想:“教室里怎么又来了个不速之客呀?”“叽叽,叽叽……”鸟叫声又响了起来。这时同学们都辨清了声音传出来的方向,大家都朝着我爸爸看了过来。同桌的同学拉了一下他的衣角,我爸爸才抬了一下头,用眼光扫视了一下四周都在看着他的同学们,还没来得及让他作出反应,老师已来到了他的身边。老师向他伸出了手,推开了手掌,说道:“你自己拿出来吧,总不用我来给你搜查了?”尽管我爸爸心不甘也情不愿,看他一手摸着头发,一手挨着书包,但在老师的面前,他只能交出了昨天放学回家时在鸟窠里刚摸到的“宝贝”,还没来得及被烧烤了的这只小鸟。小鸟的羽毛已有些丰满,在老师的手中扑腾了几下,“叽叽,叽叽……”不停地叫了起来,这仿佛是在对老师说:“老师,谢谢你!老师,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老师走到了窗前,推开了玻璃窗,手朝外面一伸,鸟儿扑腾着翅膀飞向了蓝天。紧接着,外面又传来了一阵鸟儿们的欢叫声,仿佛是在欢迎它的归队,同时又像是集体在感谢着老师。这件事的最后结果是,等鸟儿们的欢呼声远去后,我爸爸已被老师请到了教室的一角,只能站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了。老师用一种严厉的目光对他说:“让你好好地坐着听你却不听,那就让你长长记性站着听一会吧!”可是站着的他还是没有用心在听讲,没过一会儿,脑子里又像在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都是那些掏鸟窠捅马蜂窝的画面了。当天放学后,他们开始集结在唐栖小镇西南面,一块叫“皇家坟地”的地方。这是块到处都布满了坟茔的杂地,据传以前镇上住有皇家后裔,这地块虽然相对偏僻了些,但被多个风水先生称之为宝地。于是就成了他们的私家墓园。当年皇家的后裔家中老了人后,自然都会葬在这里。所以这里对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说,既神秘又神奇。镇上的很多人都想找个理由,来此地“白相白相”,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花头?但是由于此地阴森森的阴气太重,听说从前还曾瘴气弥漫,好多到过此地的人,回家后不明不白的都会生病,有的过不了几天还会死了,所以后来人们都害怕来此地白相了。大家的那份好奇心,也就只能渐渐地偃旗息鼓了。虽然早先那些坟修得非常的不一般,但是日常天久,加上解放后没有好好地给修葺过一回,大多数坟墓都已塌陷了。因为很少有人敢来,这里自然一直来就杂草丛生,野物四处乱窜。那荒墓前的几棵松柏,和一些叫不出名的杂树,却抓住了它们的美好时光,早已深深地扎下了根,不管寒冬腊月抑或夏日炎炎,始终精神抖擞,都在肆无忌惮地疯长着。我爸爸他们今天来此是为了掏一个马蜂窝。现在放眼望去,马蜂窝就长在那棵硕大无比的冬青树上,离地面大概有四五公尺高。它紧紧地筑在了树的枝杈上,看上去似一个圆饼。聪明的马蜂把两根树枝交织在了里面,这样就显得更加牢不可破。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目测了一番,这个“圆饼”足足有三四十公分宽,十多公分厚。“好家伙,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幼崽在。”一位同学抬着头用手放在了额前挡了一下阳光后,老练地对大家说道。“是呀,一定不少!”大家回道。在众说纷云中,有的还舌头舔着嘴巴,吞起了口水。那股烧烤中的美味又已浓浓地来到了他们的中间。但是,这次要掏的地方毕竟是太高了,难度不可小觑。我爸爸和他的同伴们先是在下面观察了好长时间,一起来的几个看后都认为这个窝位置太高,加上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马蜂又很多,比较难下手。一致认为:为了安全还是放弃算了。然而唯独我的爸爸心却不死,死活不肯放弃。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要上树去采下这个‘圆饼’。”说时迟,那时快,他剥下了自己的外衣,对大家解说道:“到了上面后,为防止马蜂螫人,我就用衣服把这个‘圆饼’包下来。”一说完话,他学起了大人的动作,拿出了一个志在必得的样子,伸出了双手,往手心里吐上了一口唾沫,双手来回搓了几下,然后“嗖”一下,就猴子般上了树。可是就在他快要爬到“圆饼”边时,几只马蜂像是通人性一样,知道有敌人要来袭击它们了,立即主动出击,朝正向上爬着的我的爸爸开始应战。我爸爸一只手握紧了一根树枝,另一只手从另一根树枝上松开后,挥动起了手臂,想赶跑这些家伙。没想到他手挥的越起劲,马蜂却跟得越起劲。一会儿,“嗡嗡嗡,嗡嗡嗡”地组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已在他的头顶盘旋起来,并以他的头为中心迅速形成了包围圈。他马上解下了捆在腰间的外套,欲把自己的头先包起来。可是哪里知道,马蜂的速度比他还快,早在他的头上和手上,都已螫上了好多口。情急之下,他只得从树上跳了下来。可是他跳下来时,凶猛的马蜂却还在乘胜追击,不肯放过他,一大群都追了下来。同伴们见状后迅速散开,并及时对着我爸喊道:“快跑,快跑!”大家在我爸爸前面跑了好长时间,然后又做了个猴散状,才甩掉了这群“追兵”,其中有几个同伴也被螫上了一二下,痛得“哇哇”大哭了起来。他们的这次行动算是彻底失败了。可以说是被马蜂打得“溃不成军”。主将——我的爸爸更是惨不忍睹,全身都被螫到了,痛得在地上滚来滚去,不光“哇哇”大叫,还喊起了爹叫起了娘……那天要说他们到底哭叫了多长时间,现在来说反正也说不清了,只是记得他们事后感到被马蜂螫过的地方又热又痛,实在是难以忍受,可是大家坐在地上一时又不知所措。这时,其中有个小伙伴向大家说道:“以前我听家里的大人说过,被马蜂螫了,用河泥涂在上面可以降温止痛的。”于是大家来到了河边,伸手挖起了河泥一一涂在被刺过的地方。我爸爸起先是不信这说法的,所以他没有马上去,只是强忍着痛看着大家挖着。看到大家涂好后,都在说:“哎,真的已好了好多,真的已好了好多啊!”他也马上挖了一把,往自己的脸上涂了个不停,一个白白胖胖的他,一下子被涂成了一个黑黑的小泥人,整个头上只露出了两个小眼珠子,如果黑黑的眼球不转动一下,也早已不分出彼此了。就这样,这么一群似懂非懂的小孩,在吃了这次“败仗”之后,不但心情非常的沮丧,同时又把自己搞成了一个个泥菩萨,脸上虽然还能笑嘻嘻的相互调侃,但是心中都开始有了些后怕,他们都不敢回家了,他们生怕这个样子回到家,又会招来爸爸妈妈一顿痛打。太阳渐渐地往西走着,走着走着它可能累了,于是就在西边的一棵大树上挂着想休息一下了。鸟们都“叽叽,叽叽……”地叫着,互相提醒着该回窠了。天快要黑下来时,我爷爷挑着他修船用的工具担子回家了。看了看小子不在,问我奶奶道:“今朝屋里个小鬼头去哪了啊,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奶奶不无担心地说:“不知道他去哪了呀,连中饭也没有回来吃过。我刚才在村子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他的人影,又问过好多人,都说没有看到过他。我心里也急着。”听到这话,我爷爷脸上飘过了一丝不安的神情,他眨了下眼,挤眉一思,自言自语道:“总不会出什么事了吧?”说好后他的嘴巴还不停地在抖动着。其实他是把后面的话烂在了肚子里,没有再发出声来,生怕被一旁的奶奶听到。奶奶心急了老毛病又会上来,会一下子喘不过气来。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向奶奶甩下了一句话:“我去找一下看。”于是就快步向屋外而去。一路上,他边走边不停地喊着我爸爸的名字,碰上村民还会停下来询问几句,四处打听着下午有没有人看到过自己的儿子。天黑了好长时间后,我爷爷才回到家,奶奶急切地问:“人呢?”爷爷心急如焚地说道:“没找着啊,我想这个时候了他总自己回家了吧,所以我也先回来看看。”接着目光急切地又朝着我奶奶问道:“难道还没回来吗?”听到这话,我奶奶“呜呜呜呜”地哭了,哭声还越来越大了起来。正当我爷爷一筹莫展,准备出去再找时,我们家的厢房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响动,还晃动着走出了个人影来。黑黑的一时也看不清对方,我爷爷急切、惊恐地问道:“你是谁?你在这里干啥啊?”那人低着头,声音弱弱地说道:“爸爸,是我呀,是你儿子啊!”“你是我儿子?没错,声音是对的。那难道我连自己儿子的面孔都不认识了吗?”爷爷说着一把把我爸爸拉到了跟前,瞪着两只眼仔细地打量起来。此时,我的爸爸泥头垢面,脸已肿得像我们农村里专门用来量米用的巴斗那样大了。我爷爷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站着的这个“大头鬼”真的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听声音分明就是啊!于是他松开了手,问我爸爸道:“你在搞什么鬼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爸爸把白天去掏马蜂窝的事告诉了我爷爷,并说发生了这样的事生怕回家后被爸爸妈妈打骂,所以只能偷偷地钻进了厢屋里的那堆稻草堆里躲了起来。一躲,却没想到睡着了。刚才被我奶奶的哭声给惊醒了,心想躲也躲不过去了,所以才这般鬼鬼祟祟、非常紧张地走了出来……我奶奶见状,惊叫了起来,忙对我爷爷说:“快,医院去看一看。”我爷爷马上转过身子,把背对着我爸爸半蹲在了他面前,我奶奶扶着我爸爸扒在了我爷爷的背上,我爷爷背着他健步如飞地出了家门。一路上我奶奶使劲地叫着我爸爸的名字,起先是她叫一次,我爸爸应一次。后来叫多了我爸爸心里有些烦了,也就不再去应了,她还以为我爸爸快没命了,忙拉了他一下胳膊,没有直接的反应,就向我爷爷哭哭啼啼地喊道:“老头子啊,快点,快点呀,好像连话也答不上来了,人已没有一点声音了啊。”我爷爷听后,用双手有力地把背上的我爸爸往上送了一下,那双长满了青筋的脚一下子铆足了劲,像是百米运动员的最后冲刺,背着我医院的大门……医院里住了五天,医生说还好大人带他去看得早,不然待毒气行遍全身后,那就小命也有可能难保了。我奶奶听了医生的话后,满目动容地对他们说:“你们也确实有本事,把我这个进来时好像已是断了气的儿子,一下子又能让他在我眼前活蹦乱跳了,心里真的好感激。我得好好地谢谢你们啊!”说好话之后,她准备跪在医生面前,真心实意地磕上个响头,医生忙一把拉住了她,对她说道:“起来起来,不要这样啊!我们不兴这一些,但是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谢谢了!”这次住院,虽说花去了好多的钱,但是好事也有不少。按我爷爷的话说,这回不光医好了我爸爸的病,同时也治好了他自己的病。我奶奶好奇地问爷爷道:“你有什么病呀?”爷爷把奶奶拉到一边,笑笑后轻声对她说:“我以前总想让儿子好好去读书,长大了好给我们家荣宗耀祖,现在看来,他也不是块上学读书的料,还是早点让他跟我学打船、修船的手艺么算了,学好了手艺,不愁将来无饭吃。”听完了我爷爷的话,我奶奶朝我爸爸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点了下头,说道:“他也已读了几年书了,我看这几个字将来做个船匠师傅用用也足够了。看他年纪虽小,但身子已是人高马大的,那你就早点把他带在身边,叫他好好跟你学吧,免得在外面这事那事的,我们管不牢他,到时学坏了。”我爷爷点了下头,用十分肯定的目光说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