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
奶牛蹄病是奶牛四大疾病(乳房炎、不孕症、代谢病、蹄病)之一。就蹄病来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发病占其总头数的25%,淘汰和死亡约占总数的3.3%,经济损失仅次于乳房炎和不孕症。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舒适度评估项目之一,蹄病的病因是由以下原因引起: 1、运动场地质量不好。水泥地面或乱泥塘做运动场,雨季呈上升态势。水泥场面的运动场除蹄病外,其余的是腿病:腕前粘液囊炎、后肢跗关节和膝关节的外侧炎症。 2、代谢性蹄病。占到总发病数的50%以上。现在有人认为是奶牛饲喂的精料太多,引起代谢性蹄病。 3、感染性因素。主要感染病原菌: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化脓性放线菌。这些菌可引起蹄部和四肢严重的蜂窝组织炎,关节内、腱鞘内和皮下肿胀。如不进行及时治疗最终就被淘汰。现就生产中常见的几种蹄病和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一、白线裂及蚁洞 白线裂为负面的白线部的角质崩坏或腐朽,致使蹄壁和蹄底的结合弛缓或分离。蚁洞是蹄壁的保护层和叶状层之间发生分裂。本病的病因是蹄形生长异常,如广蹄、平蹄及蹄质不良和肉冠、肉壁之角质发生障碍。畜舍不洁,蹄部经常潮湿,装蹄不适当等引起。 症状:白线裂分裂浅小,一般不显跛行,分裂深达知觉部位时出现跛行。举肢检查,初期可见白线部角质脆弱,时久脆弱部角质脱落,沟内填充不洁泥沙等,蹄壁下部有时呈凹弯状态。蚁洞轻时无跛行,当空洞达于蹄真皮且深大者,常陷于重度跛行。蹄壁叩诊有空洞音,蹄壁外面有显著膨隆。 治疗:在蹄内部没有化脓时,可在清创后涂搽松馏油,填充松碘油膏(魏氏油膏)浸过纱布条或麻丝或高锰酸钾粉填塞,装蹄硼带。如蹄内部化脓灶没有通路必须进行手术。 手术的方法:用消毒液浸泡患肢,彻底用碘酒消毒,在有波动的部位穿刺证实脓汁的存在,剃毛消毒,在最软处切开放脓。用青霉素生理盐水彻底冲洗,24小时灌洗。做手术时应多做几个反对孔(趾尖部、蹄底),冲洗干净后涂魏氏油膏引流条做引流。魏氏油膏:治化脓创药物,消炎效果最好,外寄生虫不能接近,化脓生肌。现将外用的魏氏油膏和碘仿配方介绍如下: 1、魏氏油膏配方:蓖麻油ml、馏油ml、碘仿50g(研碎)混匀,在短时间内用完。 2、50%碘仿、乙醚配方:50g碘仿、50ml乙醚现用现配,在狭小在地方感染化脓适用。 注:凡固体不能在液体里完全溶解,溶液配制时固体要计算溶量,反之则不计算溶量。 二、腐蹄病(坏死杆菌病) 是由坏死杆菌在趾间隙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又叫趾间蜂窝组织炎,最常见的有趾间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有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病因:①饲养管理不当,日粮中精料过多或粗料不足;②钙磷比例不当或不足,蹄角质疏松;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④各种诱因: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便不能及时清除,使蹄长期在粪、尿和泥水中浸泡而软;⑤牛舍、运动场地面不平被一些异物刺伤软组织发炎。 症状:牛趾间隙皮肤感染后,病初期局部检查见趾间皮肤红、肿、敏感;蹄冠呈红色、暗紫色、肿胀、疼痛,很快化脓、坏死、发病,12-24小时动物体温升高40℃-41℃,食欲减退,喜卧不愿站立。当深部组织的腱、趾间韧带、冠关节及蹄关节受到感染时,形成坏死组织的脓肿或瘘管,向外流微黄色、灰白色恶臭的脓汁,此时表现全身症状,跛行加重,食欲大减或废绝,产奶量骤减,生产能力丧失,局部疼痛剧烈,皮肤坏死脱落,蹄壳脱落或腐烂变形。 治疗:1、修蹄。把牛固定在保定栏内用绳子将患肢吊起并加以固定,用2%煤焦油酸溶液或4%的硫酸铜洗净患蹄。如有坏死组织,用蹄刀彻底除去。如发现蹄底深部化脓,用小刀扩创,使脓性分泌物排出,用氯霉素、酒精(75%)1:1配制,用沙布浸药敷在患处,外打蹄硼带或创内可撒布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或松馏油棉球填塞,装上蹄硼带,把病牛放置于干燥的圈舍内饲喂,防止再度感染。 2、应用抗生素治疗。如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头孢类)治疗,用量参照说明书。在合理治疗的情况下。10天左右痊愈。否则可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不能治愈而淘汰。 3、解除酸中毒。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ml、5%碳酸氢钠-ml、25%葡萄糖ml、维生素C5g,1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 三、指(趾)间皮肤增殖 指(趾)间皮肤增殖,又叫指(趾)间增殖性皮炎,是指(趾)皮肤慢性增殖性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2-4胎的奶牛,7胎后发病较少。后蹄比前蹄多发。根据对增生物组织学观察,真皮和表皮都同时增厚,但皮肤之间脂肪和结缔组织都正常,组织变化到一定程度就停止,故认为组织的过度增生与遗传有关。蹄趾的过度开张,引起趾间过度伸展与紧张;圈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污秽、泥泞,粪便不能及时清除。微量元素锌、镁、钼的缺乏或比例失调等,都是趾间皮肤增生的重要条件。 症状初期,指(趾)间隙背部皮肤发红、肿胀,有一小的舌状突起,这时还不跛行。随着病程的发展,增生物不断增大有些病牛组织增生完全填满趾间隙,甚至达到地面,压迫蹄部而使两指(趾)分开,外观呈持久性跛行。 增生物由于受压迫坏死,或受外力损伤,表面破溃,经坏死杆菌、霉菌感染,可见破溃面上有渗出物流出,具有恶臭味,或成干痂覆盖于破溃面。有的形成疣样乳头状增生,由于真皮暴露,当受到挤压及外力作用时,疼痛异常,跛行更加严重。 本病与腐蹄病的区别是:病变在局部肿胀范围小;深部组织未见坏死和化脓所形成的窦道;常并发趾间纤维瘤。 治疗:用PP(高锰酸钾)粉、硫酸铜对增殖物进行腐蚀,烧烙,采取手术疗法,除洗刷擦拭蹄部,去除所有污物,然后用0.1%的新洁灭尔泡蹄,可用“”全身镇静药,增殖物基部可注射普鲁卡因20ml麻醉,10分钟后产生药效,进行手术。手术前在手术上方(球节)打止血带,用绷带沾水分别拴在两指尖上向两侧拽开,使增殖物充分暴露出来用钳夹住增生物,沿其基部做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结缔组织直到脂肪显露为止,术后用止血带止血,40分钟后解除止血带。创口用土霉素粉或冰片撒布伤口。创缘用丝线做2-3针结节缝合,外涂松馏油,最后在两趾间钻孔用铁丝连接,防止趾间过度伸展。最后用绷带包扎,隔3-4天换药绷带1次,打蹄绷带时在趾间隙不要打的太多,把药粉敷住就行,2周后拆除绷带。 冰片散配方:冰片20g、大黄末g(研碎)、碘仿30g(研碎)、呋喃西林20g(或10g)。正常情况隔三天换药一次。 疣性皮炎(系部皮炎):病根在皮下脂肪下面,手术时注意深度。治疗方法同上。注意切除时,趾尖打十字绷带。 四、蹄糜烂 蹄糜烂指蹄底和球负面角质的糜烂。常因深部组织继发感染,临床上出现跛行。 症状:患牛频频倒步,球关节以下屈曲。站立减负体重。有的患牛踢腹,患蹄打地。前蹄患病时前肢向前伸出。检查蹄底或修蹄时,见蹄底磨灭不正,蹄底或球部出现小的黑的小洞,有的许多小洞可融合为一个大洞或沟。表面角质疏松、碎裂、糜烂、化脓,蹄底常形成潜道,管道内充满污灰色、污黑色或黑色液体,具腐臭难闻的气味。 炎症蔓延到蹄冠、球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蹄球糜烂后继续感染转成蹄内化脓。化脓后,关节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严重,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消瘦,运步呈“三脚跳”喜卧不站或卧地不起。 原因:运动场粘土质量不好。粘泥粘附于蹄壳外面,长久造成对蹄底及球部横裂和纵裂,细菌污染化脓使蹄匣分离,严重时蹄匣腐脱,以后不能再长出来。 治疗:彻底清洗,在没有感染到真皮的情况下可以做石灰浴。方法:在挤奶厅的过道上放生石灰,让牛群从生石灰上踩过(作用:把干、对各种细菌能消毒)。如伤到真皮可做外科处理,去除糜烂角质,直到黑色腐臭脓汁放出。用10%硫酸铜溶液洗净创口,创口内涂10%碘酊,填塞松馏油棉球或创内撒布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装蹄硼带。蹄内化脓时必须从蹄底、指尖部做反对孔,然后从蹄冠部注入消炎药物,每天一次,到创伤愈合为止。最好的办法是做好预防工作: 1、牛群精料、粗料必须合理以减少代谢性疾病。 2、运动场的地面铺沙土最好。挤奶、饲喂场地打木地板,对牛有好处。 3、坚持奶牛蹄浴。4-10%的硫酸铜溶液、10%的福尔马林溶液(注: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溶液,买工业用的甲醛,再加10%的水稀释)。每年的5-10月用硫酸铜、福尔马林喷洒牛的体表,能杀死体表全部细菌,蹄壳变结实。有人做研磨试验,证明比原来的蹄壳变硬3倍,方法:站在牛的头前用塑料喷雾器去掉喷头喷淋(牛头部不能喷)。 冬季在路上洒生石灰蹄浴,可以杀菌、使蹄壳变硬。要做到定时修蹄:每头成母牛每年应修蹄2次。修蹄时间最好是奶牛出产房时,修蹄工具最好用修蹄机,防止或减少蹄变形。 日粮营养要平衡,充分注意锌、镁、钼的含量和比例。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 1、硫酸锌:预防量成母牛每日2g,治疗量每日8g,加精料中混合均匀饲喂。 2、硒:亚硒酸钠1.5ppm(牛发病的分布情况是越靠近山区越缺乏)。 3、对于已发生的疾病要及时治疗。 五、蹄叶炎 蹄叶炎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 临床特征:蹄角质软弱、疼痛和有不同程度的跛行。病因是饲养管理不当,日粮不平衡;粗饲料不足或品质低劣;管理不当,蹄护理不及时;瘤胃酸中毒、胎衣不下、母牛肥胖症、霉败饲料中毒、乳房炎、酮病等都可继发此病。 症状:①急性病例,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40℃~41℃,呼吸40次/分钟以上,脉博次/分钟以上。食欲减退,出汗,肌肉震颤,蹄冠部肿胀,蹄壁叩诊有疼痛。两前肢发病时,两前肢交替负重;两后蹄发病时头低下,两前肢后踏,两后肢稍向前伸,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强拘,腹壁紧缩;四肢发病时,四肢频频交替负重,为避免疼痛而改变姿势,拱背站立。②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患蹄变形,见患指(趾)前缘弯曲,趾尖翘起,蹄壁延长,系部和球节下沉,拱背,全身僵直,步态强佝,消瘦。 治疗: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减轻疼痛,校正血液循环,防止蹄骨转位和促使角质的新生。治疗时首先区分是原发性和继发性:①采用蹄部冷浴,减少渗出,使扩张的血管收缩。用0.25%普鲁卡因ml封闭。②用1%普鲁卡因20~30ml指(趾)间封闭,缓解疼痛。③成年牛放血~ml,放血后静脉注射5%~7%的碳酸氢钠注射液-ml、5%~10%的葡萄糖注射液-ml。④合理修蹄,保护蹄角质,促进蹄形和蹄机能恢复。 预防:①加强对母牛的饲养管理。严格按母牛的营养需要饲喂,控制精料喂量,保证有足够的优质干草饲喂量。为了防止瘤胃酸中毒,日粮中加入0.8%氧化镁或1.5%碳酸氢钠(按干物质计)与饲料混合饲喂。②加强对继发病的治疗,以减少继发性蹄叶炎。③加强牛蹄保健,定时修蹄,减少和缓解蹄变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