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护理 >> 盗版用户遭微软电话询问专家称此举涉嫌恐吓

盗版用户遭微软电话询问专家称此举涉嫌恐吓

 

盗版用户遭微软询问专家称此举涉嫌恐吓营销

许多公司都曾接到微软的销售。而微软这类以正版化的名义来强迫推销自家正版产品的销售行动,也常常被视为恐吓营销。但使人疑惑的是,微软到底是通过何种方式,准确掌握了对方的个人信息?

一个突如其来的,完全打断了李伟(化名)手头的工作。另外一头不但准确地叫出了他的名字,还自称掌握了他所在公司的相干信息。据了解,贵公司正在使用的软件存在版权问题,因此需要与微软方面做一些商务上的沟通。自称微软销售公司的对方表示,希望李伟的公司对此进行自查,并早日作出回应。

李伟当时并没有斟酌太多,因而主动将公司的电脑数量、所安装软件的情况等都如实地告知了对方。可对方的回复却让李伟愈发感到不解:我们公司的某个部门有一种监测手段,得知你们目前电脑的数量远不止这么多。

李伟还没缓过神来,对方又称:希望你们能够在两周内给出一个购买方案,其中触及所要购买微软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如果逾期,我方就可能发送律师函过来,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解决。其实,李伟的遭受绝非个例,许多公司都曾表示接到类似的销售,而微软这类以正版化的名义来强迫推销自家正版产品的销售行为,也常常被视为恐吓营销。

如何取得个人信息

至今谈及此事时,李伟仍心有余悸。突然间就接到一个,对方不但知道我的姓名,乃至还有我的号码、办公,你说这吓不吓人?他说。该人员所提供的身份是不是属实,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公司在冒充微软进行欺骗?李伟脑海里首先闪过了这样一个动机。

由于在李伟看来,对方所指证的电脑数量与自己公司实际具有的电脑数量之间有着较大的出入,仅这一点就非常奇怪。而即使对方身份属实,他们又是通过何种渠道掌握了如此之多的用户信息?这些问题不断在李伟的脑海中闪现,因而他终究选择联系微软公司问个究竟。

在收到李伟的咨询邮件后,微软拜托的博雅公关的一名负责人很快对他的问题作了回应。该负责人证实,当天李伟所接到的号码,确切属于微软公司销售的号码。而对通过何种渠道掌握信息的问题,博雅公关方则表示其实不方便予以告知。

该公司与微软总部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是微软的子公司还是外包业务?该公司究竟通过何种方式获得了用户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法治周末以受访客户的名义致电李伟曾接到的微软销售公司。

我们是微软公司。对方回应。尔后对方一再表示希望当面进行业务沟通,而对信息来源一事始终未予明确回应。随后又致电博雅公关询问此事,对方表示不便对此发表意见。

微软是不是可能通过本身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在系统中设置一些抓取信息的后门,藉此来盗取用户信息呢?李伟的一个朋友猜想。对此,北京律师董正伟表示:微软公司的确具有这样的实力,不过究竟采取了哪种手段,目前尚难断言。

微软盗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很低。中国络法律首席法律顾问赵占据告知法治周末,这样做风险太大,实际上微软需要的只是目标公司在某一IP段大概有多少台电脑的信息。一旦有了这个信息,微软也不一定非要去联系对方的某个具体部门,只需要给对方公司前台或法务部打个就可以了。赵占据表示。

首席信息安全官创始人张百川也基本排除微软通过系统抓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他解释说:很多单位的电脑自始至终都是不联的,照样会收到律师函。常常都是代理、合作公司去打、发函。张百川告知法治周末,至于用户信息的获得,可能各有渠道,比如公司内部资料,熟人找熟人等方式。

颇具争议的销售手段

我们公司真的会被微软起诉吗?李伟对此很是耽忧。这种情况应当属于微软经销商的一种营销手段。赵占据表示,其目的在于让用户采购其代理的微软正版软件,不一定会采取诉讼措施,极可能带有恐吓营销的味道。

在赵占据看来,如果对方真要采取诉讼手段的话,应当不会提早告知的,实际上对方手上可能没有证据或是还没有充分证据。而联想到对方所说的使用盗版电脑的数字与自己所在公司的实际数字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李伟也曾一度怀疑,对方是否是在使诈,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太多实际情况。

微软是可以进行技术取证的,获得目标公司有多少台电脑在使用盗版软件,但是这并不能直接成为证据,提早告知则无异于打草惊蛇。赵占据指出,一旦目标公司闻风将涉事电脑进行转移,这样也就很难进行取证了。

在赵占据看来,这种情况下微软一般会选择诉前保全,先把目标公司电脑查封一部分,以此保证取证。还有就是和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合作,如法院或是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直接上门查封电脑来取证。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如果消费者接到微软盗版通知的后仍然我行我素,始终不对本身的侵权行为进行纠正,即是明知故犯。董正伟指出,虽然微软这类销售存在较大争议,但企业若不及时停止侵权,一旦微软提起诉讼并胜诉,其所要面对的后果也将非常严重。

另外,让李伟一度耽忧的还有销售公司的身份问题,如果不是与微软公司进行了核实,他始终怀疑自己是否是遭受了欺骗。李伟此前在上曾查证,很多人都表示曾收到过自称微软公司人员打来的销售,不过常常真假难辨。还有1些小公司会故意选择与微软总部比较接近的号码,以此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张百川也表示的确有一些代理公司,常常打着微软的旗号来做业务。这样一来让很多不法分子钻了空子,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微软是否是有义务对此进行规范呢?李伟发出了自己的追问。赵占据认为:仅从公司的控制力角度而言,微软想要全面规范代理公司的市场行动确切存在较大难度。

恐吓营销由来已久

以知识产权之名、行垄断之实,这实际上是微软独特的恐吓式反盗版营销模式。国内互联专家方兴东曾公然撰文评论,微软起诉国企不是纯洁的维权行动,而是杀鸡儆猴,威慑企业。据称,微软在中国的收入80来自反盗版。资料显示,早在1999年,微软就起诉了北京亚都科技集团,理由是其通过盗版光碟擅自复制使用其软件产品,讨伐盗版的序幕就此拉开。

2009年,名噪一时的番茄花园版WindowsXP系统创始人被诉,一时间在业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微软打击盗版的声势更是一发冲天。微软打击盗版商的做法通情达理,实属正当维权无可厚非。董正伟指出,不过后来它却将打击目标转向了使用盗版的消费者一方,这就难免让人对其动机产生疑问了。

2010年,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遭受使用盗版软件诉讼,这也成为第一起微软在中国起诉大型国有企业侵犯其软件著作权的案件。终究,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微软赔偿损失217万余元。从此,微软起诉中国企业盗版侵权的案件逐渐增多。

微软有方法可以判断出企业的哪些电脑安装了盗版软件,一旦这些企业被盯上以后,微软将其列入反盗版黑名单。赵占据指出,然后就是给企业施压,要求其必须采购多少款或多少金额的正版软件。

正常采购的情况下,如果数量足够大,企业会享受7折的市场优惠价,可一旦被列入黑名单,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就没法再享受正版的市场优惠价了,大都只能是9折。1位IT业人士告知法治周末,据他所知,像京东、58同城这样的企业都曾遭受过微软的侵权诉讼。京东为此赔偿了大约七八百万元,另外还采购了数百万元的正版软件,加起来足足有1500万元左右。

除涉嫌价格垄断外,微软以上的销售行动本身很难被指违法。赵占据分析认为,这也许也就成为了它能够长时间存在的一个重要缘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ys/7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