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诊断基础---血液循环障碍(炎症类型)
杭州嫦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程云峰整理
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A.炎症依病程经过分类: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起病急,持续仅几天~一个月,病程一至数月,病变以变质和渗出为主,炎细胞主为中性粒细胞。
慢性炎症:持续时间常数月到数年,常以增生病变为主,其炎症细胞浸润则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B.依据病变特点分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急性炎症类型:
变质性炎:以变质变化(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称变质性炎,而渗出、增生改变轻微;多见于急性炎症;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脑炎。
渗出性炎:渗出性炎症是以渗出为主的炎症,表现多样。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包括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和脓肿)和出血性炎。
1.浆液性炎:
以浆液渗出为特征,渗出的主要成分为血浆成分。好发部位:疏松结缔组织、浆膜和粘膜等处。渗出的浆液弥漫地浸润于组织内,出现明显的炎性水肿,体腔的浆液性炎造成炎性积液,粘膜的浆液性炎又称浆液性卡他。举例:感冒流鼻涕;皮肤烧伤水泡;
2.纤维素性炎:
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的炎症。光镜下,HE染色可见大量片状、红染、质地均匀的纤维素交织呈网状,间隙中有中性粒细胞;血管壁损伤较重。病变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
介绍几个部位的纤维素性炎:
(1)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常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菌痢,脓血便,里急后重)。
(2)心包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的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表面,因而又有“绒毛心”之称。
(3)大叶性肺炎(见呼吸系统疾病)
3.化脓性炎: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汁形成为特征。致病菌:多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化脓菌引起;脓汁:脓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数已发生变性和坏死,即变为脓细胞。
脓液中还含有细菌、坏死组织碎屑和少量浆液。
根据化脓性炎症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类:
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
(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和积脓是指浆膜,粘膜或脑膜发生的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主要向浆膜,粘膜和脑膜表面渗出。如化脓性尿道炎或化脓性支气管炎,渗出的脓液可通过尿道、气管而排出体外。当浆膜或胆囊、输卵管的粘膜化脓时,脓液则在浆膜腔或胆囊、输卵管腔内蓄积,称为积脓。
(2)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为蜂窝织炎。常见部位:皮肤、肌肉和阑尾。病原菌: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基质的透明质酸;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性浸润。后果:炎症不易局限,毒素入血——中毒症状明显。
(3)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
好发部位:皮,肺,脑,肝,肾等。
致病菌:金黄色葡葡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原→纤维素,限制细菌扩散;
形成脓汁和腔:大量浸润的嗜中性粒细胞崩解、释出酶将坏死组织液化,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
脓肿的转归:
1)吸收排出,留下空洞
2)形成溃疡:在皮肤或粘膜的化脓性炎时,由于皮肤或粘膜坏死、崩解脱落,可形成局部缺陷,即溃疡。
3)深部脓肿如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可形成窦道或瘘管。窦道是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瘘管是指连接体表和有腔器官之间的管道。
增生性炎:
以增生为主,多为慢性,少数急性炎症却以增生为主:
慢性炎症类型:
所谓慢性炎:起病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数年,病变以增生为主;
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而变质和渗出轻微。
慢性炎的发生—可以由急性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是慢性经过,发现时已是晚期。
慢性非特异性炎:
病变特点:
1.炎灶内主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常有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小血管、以及被覆上皮、腺上皮及其他实质细胞增生,而形成炎性息肉是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的带蒂的肿物,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
3.形成炎性假瘤是由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慢性特异性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
形成肉芽肿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演化的巨噬细胞称为类上皮细胞。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肉芽肿性炎有两以下两类:
1.感染性肉芽肿:结核,伤寒,麻风,梅毒,寄生虫等感染,导致感染性肉芽肿;
2.异物肉芽肿:外科缝线,滑石,粉尘等进入人体,刺激引起异物肉芽肿。
北京白癜风医院南昌白癜风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