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汞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舍饲方式的迅速发展,蹄病对奶牛业的危害越来越大,蹄病是每个牧场管理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浅谈下蹄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发病情况
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与奶牛场的管理直接相关系。综合防治措施搞的好的其成母牛发病率有10%,其淘汰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差的成母牛发病率有40%,淘汰率也很高。总体说来,南方地区的发病率大于北方,舍饲大于放养。
2发病机理
2.1营养因素
2.1.1为了片面的追求奶牛产量,精料喂的过多,而又缺乏草料,而精料中的大量淀粉可以使产乳酸的革兰氏菌在瘤胃内过度繁殖,产生大量乳酸,使瘤胃内酸度增加,造成消化紊乱,产生消化道疾病,严重者发展成酸中毒。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内环境的破坏可以使胃粘膜的抵抗力降低,屏障作用减弱,使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此外,在瘤胃炎症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进入血液循环,诱发蹄叶炎。
2.1.2其次是Ca、P比例的不当或缺乏。钙过多影响磷的吸收,磷过多影响钙的吸收。无论缺钙还是缺磷,无论高钙低磷还是高磷低钙,都容易造成钙磷代谢障碍,引了奶牛肢蹄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
2.1.3日粮中缺锌,影响蹄角化过程,容易发生腐蹄病。
2.1.4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D的饲料来源主要是经日光曝晒市制的优质豆科或禾本科牧草。困此,粗饲料特别是干草品质低劣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2疾病因素
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都与踢病有关或有较大影响,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蹄病。高产奶牛如果饲养不当,发生酮病后很容易继发蹄叶炎。蹄叶炎以及与其有关障碍的发生,通常是在产犊几天前直到产后几周之内发生。在这个时期往往是精料增加很快,粗料(较长的)喂量减少,引起瘤胃酸中毒,这对蹄叶炎的发病影响较大。
2.3管理因素
牛舍潮湿、环境差,地面坚硬,运动场凹凸不平、长年积水,有尖锐物或有坚硬的棱角,很容易引发蹄病。
2.4遗传因素
奶牛蹄部性状遗传系数为0.6,且与生产性能成高度正相关。
3临床症状
奶牛蹄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站立不稳,姿势不正,跛行,奶量下降,局部红热肿痛,消瘦,繁殖障碍,起卧困难。蹄底被异物硌伤,穿孔造成蹄底溃疡。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重者蹄冠红肿,痛感明显。
4综合防治措施
4.1从营养上调控
4.1.1为预防蹄叶炎的发生,需按母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饲喂,不能随意改变。在干奶时期,首先应喂较少的精料或不喂精料,而给予优质粗饲料;其次在产后喂精料应逐渐增加
4.1.2同时须喂给搭配较好、含有锌的无机盐混合料,因为锌对预防趾间蜂窝织炎有效,增加锌还可以抵抗细菌的感染,而且在感染的情况下锌也可提高皮肤病的治愈能力。按每头牛每天供给2—4克硫酸锌的量,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急性蹄叶炎也可静注葡萄糖酸钙,肌注维生素A、D或维生素D3。
4.1.3产奶母牛的钙、磷需要量
产奶母牛的钙磷维持需要量按每kg体重给6克钙、4.5克磷。产奶母牛的钙磷产奶需要量按每产1kg标准乳给4.5克钙、3克磷。钙、磷比以2:1至1.3:1为宜。
后备母牛的钙磷维持需要量按每kg体重给6克钙、4.5克磷。后备母牛的钙磷增重需要量按每增重1kg给20克钙、13克磷。
4.2修蹄
每年应修蹄两次。修蹄工作应由已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首先必须有专用的修蹄固定架,在固定牛时须注意保护乳房和防止已孕于奶牛受伤。其次是将过长的蹄角质切除,最后是修整蹄底,主要是要保证蹄形端正。腐蹄病的治疗:先用清水刷洗患蹄,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仔细净。用蹄刀修削腐蹄并控除腐烂组织。对腔间可用双氧水冲洗,涂以10%碘酊。将高锰酸钾粉撒布患部或塞入腔洞,再将松食油或纯鱼石脂倒在药棉上敷于患部。然后用绷带包扎患蹄,最后在绷带上及蹄冠、球关节部再涂以10%碘酊。患牛栓系在干燥清洁的土质地面,心要时铺垫褥草。对于皮肤过度增殖的部分,可以手术切除,将牛蹄固定,球节处打紧止血绷带,应用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手术切除增殖后,在趾缝内撒土霉素,蹄外打绷带。
4.3蹄浴
蹄浴是预防蹄病的重要卫生措施。蹄浴较好的溶液是福尔马林液,取福尔马林3~5升加水升,温度保持在15℃以上,如果浴液温度降到15℃以下,就会失去作用。此外,4%硫酸铜效果也很好。硫酸铜一方面有杀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硬化蹄匣的作用。装浴液的容器宽度约75厘米,长3~5米,深约15厘米,溶液深应达到10厘米。蹄浴最恰当的地方是设在挤奶间的出口处,浸浴后在干燥的地方停留半小时,其效果更佳。根据成年母牛的数量,每次蹄浴需进行2~3天。如果浴液过脏时应予更换新液。在舍饲情况下,蹄浴1次后,间隔3~4周再进行1次,对防治趾间蹄叶炎效果特佳。
4.4育种选择
为了减少蹄病的感染,育种时必须适当注意选择肢蹄性状,而这些性状又是能遗传的并与肢蹄障碍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根据研究结果证明,对蹄的背部长度、斜长、蹄踵长及四肢位置同时进行选择效果最佳。此外,在使用公牛时必须注意对蹄质的影响。
4.5加强管理。保持运动场平整、干燥、清洁,夏季注意排水。运动场与蹄病的关系:
天然运动场—要排水设施好,蹄病很少发生。
三合土(黄土、沙子、白灰)运动场---缺点:一旦被蹄粘下后,就粘得很牢固,很易形成蹄冠尖。
水泥地面---缺点:光滑面易摔跤,麻面对蹄壳磨损太快,长期卧地,会使跗关节脓肿。
由上可见新建奶牛场最为应用天然运动场。
文章来源:奶牛小书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的方法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