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灸,请加
宝宝手臂部的关键穴位
宝宝背部的关键穴位
为本病主要属中医“风温”病的范围。发病原因为肺卫不固,风热从肌表口鼻犯肺,以致热郁肺气,蒸液成痰,若病邪进一步内侵,即可发生热入营血和正虚邪陷的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或气急、鼻煽、咯痰、呛奶、呕吐、呼吸困难等。
?清肺经医者一手握住病儿手掌,另一手用拇指桡侧缘,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分钟。?清“天河水”操作者左手轻轻握住宝宝左手(以宝宝左手为例,双手均可操作,每次只做一侧即可),充分暴露穴位点。右手食指、中指并拢,以双指腹部接触宝宝天河水穴位处,在穴位区域,由腕向肘方向推动。有一定的按压力,力量均衡柔和,速度为每分钟-次。?推三关
在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一直线,父母要用大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面从孩子的腕推向肘。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退)六腑各次,推三关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
①推太阳30次,推三关次。
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
①退六腑次,清心经次。
②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3)热入心营型:发热不退,夜间加重,烦躁不安,时而谵语,甚至神志不清,气急,喉中痰呜,痰中带血,手足抽动,口唇干燥,舌苔焦黄。常用手法:
①推六腑、清天河水各次,清心经、清肝经各次。
②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次。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
(1)按揉掌小横纹次,清肺经次。
(2)清肝经次,逆运内八卦次。
(3)点揉天突、膻中、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头痛、鼻塞加揉膊阳池50次。
(2)高热不退,挤捏天突至剑突及两侧和大椎至第1腰椎及两侧,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生活调理
(1)按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本法对轻症患儿有一定疗效。
(2)对重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出现危险。
(3)患儿所住房间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典型病例患儿,男,11个月,咳嗽气喘3天。3天前因患感冒,发烧流涕,次日即咳嗽不止,日见加重,并伴气喘,哭闹不止,不欲乳食,喉中有痰鸣声,夜难入睡。医院诊为急性支气管炎,肌注青霉素,疗效欠佳,转我处就诊。 检查:体温38℃,呼吸急促,每分钟多于55次,肺部可以听得见弥漫性干啰音。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治疗:采用推拿加穴位敷药治疗1次退热,食欲增加,3次咳止,4次后痊愈。
诊治方法1.推拿:手法应刚柔相济 首先,取患儿仰卧位,两手拇指开天门,即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推攒竹30次,揉太阳穴30次。一指禅推天突至气海。揉膻中、中脘、足三里、丰隆穴1~2min。嘱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六腑次,推三关、脾经次。手掌横擦胸部5min。中指置于任脉璇玑,食指和无名指置于胸骨体两旁,自上而下揉压至脐。 其次,取患儿俯卧位,拿捏风池肩井穴各5次,分推肩胛次。按揉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捏脊、督脉5次和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各3次,发作期捏脊方向从上至下,缓解期从下向上。手掌横擦腰骶部5min,指尖叩击大椎穴及脊柱两侧夹脊穴。掌拍背部结束手法。以上手法要求轻巧柔和,刚柔相济,以取得患儿配合治疗。 2.药物外敷:取足心涌泉穴 药物组成:麻黄15g、杏仁30g、生南星30g、吴茱萸30g、面粉、醋适量。制法: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法:取上述药末10g,加入醋及面粉适量调成糊状,做成小饼,帖敷于双侧涌泉穴及前胸华盖穴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小儿支气管炎,病位在肺,而取足心涌泉穴此所谓“病在上者下取之”,且涌泉位有道关、开窍、安神、镇静作用,方中吴茱萸有温肾降逆之功、有助于肾气纳气归元,生南星解毒化痰,杏仁保肺化痰,足心敷土逆诸者,可减轻上呼病理性扩张或收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上呼吸道鼻腔处黏膜组织的炎性,过敏性肿胀,使呼吸道通畅,咳喘排解和消失。3月19日北京张寄岗派高学践老师讲解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视频共享小儿推拿手法三关六腑手法讲解:
专家介绍:
高学践: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主讲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学者、中医小儿推拿学特约讲师、高级经络推拿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运动医学专业,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中医,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医院进行中医小儿推拿师的培训指导。学习中医二十余载,师出张寄岗派小儿推拿法。先后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节目组特约按摩师、北京品三堂少儿推拿研究会、望京西诚企业儿推俱乐部推广讲师兼推拿师。并同时在各中医儿推诊所定期出诊,进行中医小儿推拿按摩,深受广大家长及同行业者的好评。
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
禁忌证: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小儿推拿清水天河手法视频共享: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下面小编为家长们汇总了一些小儿推拿治小儿常见疾病的方法,包括解决感冒咳嗽、发热、哮喘、吐奶、腹泻等症状的简单推拿方式,很有效哦,记得收藏哦!
病症1: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病症2: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次。
功效: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3: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4: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5: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唯一赵主任
赞赏
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