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常带娃的月嫂们来说,掌握一定的小儿推拿技能,不仅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一些小儿常见病,还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痛苦,也让客户省心不少,这对母婴服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一、补脾经
操作方法:
1、一手将孩子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
2、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称清脾经。
3、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功效: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适应症状:
1、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2、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3、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4、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注意事项:
小儿脾胃薄弱,多用补泻,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二、顺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操作方法:
医者用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各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次数-次。
功效: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
主治:
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三、掐五指节
操作方法:
一般用掐法、揉法等。
掐法;用拇指甲掐3-5次,称掐五指节。
揉法:用拇、食指揉搓30-50次,称揉五指节。
捻法:用拇食指捏指节捻搓30次。可治扭挫伤引起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屈伸法:用拇食指捏拿指节作屈伸活动约3-5次。
功能作用:
镇静安神,祛风化痰,通关窍。
定位:
位于手背,五个指头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主治:
惊燥不安,惊风抽搐,胸闷,痰喘,咳嗽,风痰,吐涎,腹痛,气血不畅,呼吸困难等。
四、揉涌泉
位置: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五、捣小天心
位置:
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手法:
顺时针揉3~10分钟。
作用:
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六、平肝清肺
作用:
用于呼吸道外感。
手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左手食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
七、顺时针摩腹
作用:
便秘,积食,内热
八、拿风池
作用:
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九、退六腑
位置:
前臂尺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手法:离心推—次。
作用:
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
十、捏挤大椎
作用:
用于感冒、发热
十一、分手阴阳
手法:
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
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
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
位置:
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作用:
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十二、清大肠
手法:
来回推(清法)3~15分钟,用于有些肠热,但肠热不是很明显者;离心推(泻法)3~15分钟,用于肠热很明显者。
位置:
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作用:
止泻,清大肠热。
十三、掐四缝穴
作用:
用于厌食、积食
十四、揉肺俞
作用:
可用于肺炎、咳嗽
十五、下推七节骨
作用:
用于便秘、积食
十六、拿肩井
作用:
感冒、惊风
十七、分腹阴阳
作用:
腹泻、积食、便秘消化系统
十八、横擦小横纹
位置:
小横纹在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按摩手法:
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1次,揉3次),称掐揉小横纹。
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横向来回推本穴,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主要用于脾胃热结、退热,消胀,散结、口疮、唇裂、烦躁等症。
十九、揉板门
作用:
揉板门,板门为脾胃之门,可以通三焦,清虚热实热,治上吐下泻、脘腹痛。
二十、揉足三里
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二十一、清天河水
位置:
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作用:
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
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不适用情况:
①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②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③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④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⑤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手法轻重要注意:
小儿推拿要临床正确使用轻重手法,必须注意四方面:
1、推拿手法力度本身有轻重之异;
2、不同病儿个体对手法的耐受性不同;
3、不同的疾病需要轻重不同的手法;4、随着治疗的深入、病情的变化,即使同一病儿手法的轻重也应不同。这样才能使手法轻重,“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温馨提示: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所以推拿疗法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请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姐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