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已成为难治性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治疗手段,此背景下其毒副作用的临床处置规范化也势在必行。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组织专家编写了《CAR-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判别与处理CAR-T治疗NHL相关毒副作用提供更为规范的处置原则和探索性处理建议。本共识主要介绍的CAR-T相关毒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CAR-T相关脑病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HLH/MAS)、骨髓抑制、感染、B细胞缺乏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肿瘤溶解综合征、过敏反应、CAR-T细胞异常增殖等。本期,小编将感染部分归纳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1~2年内,各种类型感染发生率约为55%,其中≥3级的严重感染约为33%,侵袭性真菌(含霉菌)感染不超过8%,因严重感染导致死亡的不超过5%,其中,CAR-T细胞治疗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率可高达40%,大部分为细菌感染,主要集中在细胞输注后的2周内。CRS反应期合并感染的死亡率高,因此,感染防控是CAR-T细胞治疗的重中之重。
筛选期-预处理前感染筛查项目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带状疱疹病毒、弓形虫;
降钙素原、内毒素;
C-反应蛋白(CRP);
IL-6;
红细胞沉降率;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三项、TBSPOT、PPD试验等);
肺部CT;
呼吸道相关病毒(有上呼吸道症状者);
真菌D-葡聚糖检测/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
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检查;
肺泡灌洗。
特殊检查
感染微生物基因组学检测:样本采集外周血或体液(痰、尿液、浆膜腔积液、皮肤及软组织)等;蛋白组学微生物检测。
CRS与感染的鉴别诊断
二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标志物将二者明确区分开来;
且CRS合并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二者的发生发展的预判及干预时机把握至关重要;
CRS分级与感染程度在细胞因子水平上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当CRS合并严重感染时,可能会出现IL-6水平的二次升高,可通过IL-8、IL-1β和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建立预测模型,来提高CRS与感染鉴别的特异性,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
若二者无法明确鉴别,以预防性抗感染联合CRS分级治疗为指导原则。
感染防控策略
01预处理期间的感染防控严重或危及生命的感染约有10%是从CAR-T细胞回输前(预处理期)开始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乙肝病毒DNA拷贝数<U/L(医院检测水平正常值下限),可酌情在预处理开始同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0.5mg/d),至少持续到细胞回输后6个月,之后每月定期随访检测乙肝病毒DNA拷贝数;预防性抗感染通用原则。
02预处理后的感染防控当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5×10-4/L时(可酌情选择性使用以下治疗):
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
左氧氟沙星mg/d,氟康唑mg/d;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学血清学检测阳性者,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mg,每天2次),直到CAR-T细胞回输后3个月;
复方新诺明mg,每天2次(每周2天),从粒缺恢复至CAR-T细胞回输后3个月。
腹腔高肿瘤负荷预防性处理措施:
盐酸小檗碱0.9g口服,每天3次;
地衣芽孢杆菌胶囊0.25g,每天3次;
生理盐水/甘油灌肠剂mL或甘油灌肠剂mL灌肠,每晚1次;
苯扎氯铵mL坐浴,每晚1次。
03特殊部位感染及处理原则皮肤、软组织感染:
由于CAR-T细胞治疗所致的免疫功能受抑,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皮肤及软组织局部肿瘤受累伴开放性创面;受累部位局部严重CRS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受损,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蜂窝织炎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及处理措施:局部开放性创面加强换药,做好创面护理,及时清理坏死组织,保持创面干燥,可局部外用预防性抗感染药物及促进创面愈合敷料;预判可能出现局部严重CRS导致的继发性感染高危患者,参照局部CRS处理原则,预防性使用降低CRS风险相关药物。
泌尿系统感染:
多见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由于CAR-T细胞治疗所致的免疫功能受抑,泌尿系感染较常规抗肿瘤治疗后更常见,具体预防及处理原则以做好感染预防,如每日坐浴、尿液常规动态监测、及时抗感染治疗为主。
导管相关性感染:
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操作人员及患者皮肤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的病原菌来源;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等。处理原则:采集血培养+药敏,尽快拔除导管,消毒导管处皮肤,及时更换敷料;血培养结果回报前,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明确感染病原体后,针对病原体使用药物,监测体温及血压,预防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②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R-T细胞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尿管,在合并严重CRS及骨髓抑制期间,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风险高,需要做好以下防控原则,如会阴冲洗(每天1~2次),膀胱冲洗(每晚1次),定期更换导尿管,及时监测尿液常规及尿液培养,出现明确的感染指征时积极抗感染治疗。
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4级CRS和(或)合并感染导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需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此类患者死亡率极高,建议转入呼吸监护室积极治疗。
④浆膜腔置管相关性感染:伴胸、腹、心包腔等浆膜腔积液患者,常因压力负荷导致心脏、呼吸功能受抑、严重腹胀以及静脉回流受阻等,需及时进行穿刺置管引流缓解。操作原则参考:保护性隔离状态下,行床旁超声引导下胸腔、腹腔、心包腔置管,定期更换引流袋及接头,穿刺置管部位每日消毒换药,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渗血、渗液,保持局部创面清洁干燥,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本文摘自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CAR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转化医学杂志,,10(1):1-11.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COMMEND推荐阅读1.CAR-T细胞毒副作用之CRS
CAR-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2.CAR-T细胞毒副作用之CAR-T相关脑病综合征CAR-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专家共识3.CAR-T细胞毒副作用之HLH/MAS
CAR-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