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殇,莫过于对外科的摒弃;中医之痛,终成对手术的望洋兴叹。不知从何时起,中医就不再对外科怀有等同于内科的热衷。渐渐地,中医人越来越无力扭转此等局面。而最可悲的就是,即便在今天,绝大多数中医人仍然自废武功,画地为牢,偏执地认为中医就是坐堂看病。刀光剑影只是西医的事,医院外科水医院的原因。
所谓颈疮,就是我们今天所言的颈部痈或是蜂窝织炎等感染性疾病。对于这类疾病,每一个外科医生或是皮肤科医生都能轻松应对。但若在使用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处理呢?脓成了可以切开引流,但若切开后,创口腐肉不去,新肉不生,或是创口迟迟不能愈合,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当今外科和皮肤外科医生面前的大难题。
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脑疽论第十六》记载了治疗方法:内治用口服中药(内疏黄连汤加玄明粉、消毒救苦汤、托里消毒散、健脾胃、养气血、托脓补虚之药),外治用艾灸、隔蒜灸、切开引流。本医案是五百多年前中医外科医师写的。从技术层面来看,肯定不如今天。但从临床思维而言,却远胜当今。尚不论其中医用药治疗思维之精巧,单就内外两法的配合和内外治法各自的有机配合,就已超出我们今天此类疾病的治疗模式。
《外科正宗·脑疽论第十六》曰:“此患设若禁用针刀,不加峻补,岂有生乎?”
其一,对于针刀使用的争论。当然,此处针刀代指一切外科方法。陈实功旗帜鲜明地反对对外科方法的忌讳。可见,在当时,中医就对外科方法抱有明显的轻视态度。不管原因为何,我们今天都应该像陈实功一样,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并且以宽广的胸怀去看待外科手术。外科技术只是一种方法,只要在临床上有效,就应该被认可和接受。因为它从来就没有中西之别,所谓的手术姓中、姓西都是狭隘的表现。唐代时,中医就能接受来自印度的眼科手术技术,难道今天的中医人比唐朝人还保守吗?
其二,关于该不该补的争议。陈实功是极力提倡补的。他在很多篇章中都说过补益气血、温补等补法的益处。补法有很多种,有补气、补血、补脾、补肾;有凉补、有平补、有温补;有峻补,有缓补;有早期补、中期补、晚期补等。当然,补法是中医外科三大法则之一,也是较难掌握的。补法若使用不慎,很容易加重病情。但若辨证准确,法则有度,处方用药只是末技而已。(文/医院李晓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