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常识 >> 捏脊让孩子变得更强壮

捏脊让孩子变得更强壮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7422870.html

学针灸,请加

第一次知道“捏脊”这个名词是从一个做针灸的朋友那里,第一次去到她家里,看到她的三岁宝宝,长得特别特别可爱,圆滚滚的小胳膊小腿,看着特结实,特健康,气血充盈又饱满,一看就会被她吸引,像一个充满气弹性十足的小气球,在地上跑来跳我不竟很好奇,她是用什么方法,把宝宝养得这么好的,于是她告诉我:“捏脊”。后来,在一些健康节目当中,老中医也介绍了这种方法。

回到家之后,我也开始给女儿做捏脊,掐指一算,大半年过去了,回头看看,果然孩子的健康状况改善很多,以前,每个学期都会病一两回,而上个学期没有感冒过一次,没有请病假一天,记得1月份有一次大规模流行感冒,老师说最多一天有15个孩子发烧请病假没有去上课,而女儿能安然度过,没有发烧咳嗽,我想这应该是捏脊和按摩带来的好处吧!

小时候,有一个忌讳,不要说自己好久没有感冒了,如果那么一说,很快就会感冒。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声音又在冒出来,你这么说,说不定会让女儿感冒呢,呵呵!人的心理就是这么有趣,不过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身体健康,让更多的妈妈更安心更放心更开心,我还是很乐意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下面是关于捏脊的一些知识。

捏脊,按摩方法名。又称捏癪。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

  宝宝不吃饭、消化不良、易感冒,上医院打针吃药最让妈妈头疼、宝宝反感,怎么办呢?不妨在家里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在家里就可以操作。

  为加强疗效,在挟提到与病情相关的背俞穴上时,可加重挟提力量,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为什么捏脊能治病

  简单地说,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捏脊治病的穴位

  捏脊的穴位是指“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怎样给宝宝捏脊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参考以下图示:

  图一: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

  图二: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

  图三: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

捏脊要注意什么

  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

3月19日北京张寄岗派高学践老师讲解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视频共享小儿推拿手法三关六腑手法讲解:   

专家介绍:

高学践: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主讲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学者、中医小儿推拿学特约讲师、高级经络推拿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运动医学专业,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中医,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医院进行中医小儿推拿师的培训指导。学习中医二十余载,师出张寄岗派小儿推拿法。先后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节目组特约按摩师、北京品三堂少儿推拿研究会、望京西诚企业儿推俱乐部推广讲师兼推拿师。并同时在各中医儿推诊所定期出诊,进行中医小儿推拿按摩,深受广大家长及同行业者的好评。

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

禁忌证:

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小儿推拿清水天河手法视频共享: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下面小编为家长们汇总了一些小儿推拿治小儿常见疾病的方法,包括解决感冒咳嗽、发热、哮喘、吐奶、腹泻等症状的简单推拿方式,很有效哦,记得收藏哦!

病症1: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病症2: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次。

  

功效: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3: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4: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5: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唯一赵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zz/12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