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是由于身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后病原菌侵入,从而导致扁桃体出现炎症,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本病可通过飞沫、皮肤、黏膜接触进行传播,易发于鼻塞患者、接触过扁桃体炎的人、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
症状扁桃体炎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常见的症状有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发热、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等。少数患者可伴有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可引发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如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等。
就医若患者自我感觉出现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发热、下颌角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医院就诊于耳喉鼻科。一般需要结合血常规检查、咽部检查、细菌培养等结果综合判断确诊。需注意与咽白喉、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猩红热等相鉴别。
治疗扁桃体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由链球菌所引起,一般选用抗生素治疗。若为病毒所致,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即可自愈。若反复治疗无效,可使用扁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得到治愈。
预后扁桃体炎患者经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手术患者一般1个月左右进行复查。
复诊进行手术的扁桃体炎患者应遵医嘱1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进行咽喉检查。
护理对于扁桃体炎患者的护理应注意日常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增加室内湿度。日常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术后注意进食要按照术后饮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需谨遵医嘱足疗程使用,不可中途停药。
特殊注意事项日常可使用咽喉含片来帮助减轻喉咙痛的症状。但含片不适用于幼儿,以免窒息风险,而且含片还可能含有很多不必要的成分,或许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预防生活中注意预防,可以降低扁桃体炎的发病率。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等方式。若家族中有扁桃体炎患者,应及早进行疾病的筛查,平时也可预防感冒、积极锻炼身体、工作、外出尽量带口罩等方式做到有效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