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医疗急症,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确定特定病因并开始有效的治疗。未治疗疾病的死亡率接近%,而且即使采取了最佳治疗措施,失败率仍很高。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虽然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即急性起病,但仍有少数在离院后甚至数年方发生迟发性感染。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对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1.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分流管可长期留置体内,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以及腰大池,尾端可置于腹腔、胸腔以及血管腔。其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8%~14%,大多数文献报道中,这一数值低于4%。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细菌定植分流管、经分流管尾端逆行感染至头端、经皮肤感染和血行感染。
2.脑脊液引流术:脑脊液引流管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或腰大池,通常需要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尾端接液体收集装置,可用于引流、监测颅内压或注射药物。文献报道,脑室外引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22%,长时间引流(5d)是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可达5%。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下降至0.8%。
3.鞘内输液泵:有报道筋膜下置入鞘内输液泵的感染率为3.6%,而皮下置入感染率为20%,儿童感染更为常见。此类感染大多局限于手术切口处,仅少数可蔓延至颅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发生于术后2个月内,亦可在数年后发生。
4.神经外科术后和颅脑外伤:神经外科术后或颅脑外伤可导致颅内感染,由于手术和外伤本身亦可致脑脊液异常及非感染性发热,使得对感染的诊断较为困难。
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相同,即所应用的药物应能够穿透血脑屏障以达到足够高的脑脊液药物浓度,且对病原体具有杀菌活性。在脑脊液细胞计数增高、疑为感染时,脑脊液取样后即应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而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脑脊液引流或分流术后最常见的感染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沙雷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
对于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和手术无法控制的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脑室内或腰大池注射给药是很好的选择。药物可不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注射到脑脊液中达到很高的浓度,还可避免静脉注射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但是,这一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经过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验证。
编辑:静馨药师
审核:陈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