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孩子明明照顾得很好穿得不少,却一到秋冬就感冒发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儿科最常见的病症,就叫做“捂热综合征”!
儿科医生怎么说
“孩子被包裹在厚厚的衣服里,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衣被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婴幼儿无法诉说和挣扎,长久的高温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这就是「捂热综合征」。”
还有一种疾病叫「节脱发育性髋关位」,在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医生推测可能与北方的孩子穿衣服多、下肢长久固定在不恰当的体位有关。不知大家听没听过有些地区有种传统叫做“绑腿“,把新生儿的两条腿并直用布带或绳子绑起来,美其名曰能让孩子以后腿长得直。肚子也要缠一圈宽布带叫“腰缠“,说是为了以后腰板儿硬朗。然后再穿上秋衣秋裤棉衣棉裤,最后裹上小被子扎起来,结结实实一个蜡烛包。
现在大家基本都接受医生的建议不再给孩子又绑又缠了,但是在给孩子该穿多少衣服上还是拿不准,总怕他着凉了,一个劲的加衣服。有人开玩笑形容北方地区的一岁小孩儿,一到冬天就棉的像个球,两条胳膊都放不下来,看到就忍不住想推一把,准能原地滚起来。
孩子的新陈代谢本就比大人旺盛,过多的衣服让孩子更容易出汗,容易出现痱子、毛囊炎等皮肤疾病,这些小的感染病灶也可能扩散导致软组织感染,甚至蜂窝织炎。
在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捂被子更危险,热量无法散发可能导致体温持续上升,甚至到42℃以上,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经常感冒发烧的孩子往往是那些穿衣服很多很厚的孩子,家长认为多穿衣可以避免孩子着凉,却不知这样导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气的刺激,身体对气候的变化更脆弱,身体素质变差更易生病。捂得太热会让孩子后背和脖颈出汗,遇到寒风就可能会感冒。北方冬天室内外温差大,进出屋子需要及时穿脱衣物,在室内尤其不能穿太多,否则一冷一热极容易引发感冒。
孩子的抵抗力需要去培养,让他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过多保护让他失去锻炼的机会。比如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很早就有给孩子进行耐寒训练的观念了,日本小学生冬天也只能穿短裙短裤上学。孩子并非遇上冷空气就会生病,只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抗寒训练,对于孩子抵抗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受过耐寒训练的宝宝,身体会很好地适应外部温度变化,因而不易生病。而一直生活在恒温环境中的宝宝,体温调节中枢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抵抗力就会降低。
婴儿心脏小,每次收缩排血量有限,到达四肢末端(手、脚)的更少,所以手脚会偏凉。但婴儿由于头部占身体比重大,供血充足,额头常常是温热的。也就是说,婴幼儿平日手脚偏凉,额头温热是正常状况。千万不要摸着孩子手脚有点凉额头有点热就觉得是发烧感冒了,要量过体温看是否超过38.5℃再决定是不是需要吃退烧药或就医,不要随意添加衣物。最简单的是摸孩子的后脖颈,如果有薄汗就说明穿多了,孩子的贴身衣物要一直保持干燥,才能避免生病。
秋冬穿衣指南
1、穿纯棉的贴身衣裤很多妈妈在感觉气温变冷的时候,一味给宝宝添置厚衣,却忽略了内衣。质地优良的纯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还能让皮肤保留温度,减少体热丢失,不易着凉。咱传统的贴身小背心还是可以穿滴。
2、适量穿衣并提倡少穿一件
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春捂秋冻”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秋季来临衣服要慢慢加。在适量穿衣的基础上少穿一件,使宝宝适度经受些寒冷,能够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不过孩子温度调节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秋冻"要讲究循序渐进,不要过犹不及把孩子一下冻着了。
3、暖背暖肚
暖背: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妈妈们应当经常摸摸孩子后背是否出汗,温度是否过高,以便调整衣物。
暖肚:肚子受风着凉孩子就会肚子痛甚至拉肚子,所以孩子睡觉的时候,如果喜欢蹬被子就穿上睡袋,实在不喜欢穿睡袋就把脚露外面把肚子和后背盖好,再蹬也不怕着凉啦。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