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热综合征,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疾病,
每年很多孩子因此丧命,有些孩子抢救过来了,
却落下脑损伤,一辈子残疾。
未满月宝宝因捂热综合征夭折据新闻报道:刘军刚刚一个月前喜得贵子,随着气温降低,家里人担心孩子着凉了,一件又一件给孩子添衣物,连睡觉时都穿着厚厚的毛衣。
可是,孩子还是出现了咳嗽、流清鼻涕的症状。到了睡觉时间,小家伙不仅没有睡意,还哭闹不止,满身大汗。第二天早上起来,家人发现孩子精神不太好,高烧不退。爷爷奶奶想着孩子发烧了,又给孩子裹了厚厚几层衣服,以为捂捂烧就退了。可到了晚上7点,孩子仍旧高烧不退,而且怎么都叫不醒,呼吸微弱,家医院赶。
次日,医院急诊室。接诊医生介绍,孩子来的时候穿了好多件衣服,外面还包了一个包被。
检查发现,孩子神志清楚,但是眼神呆滞,且伴有面色苍白、呼吸微弱、高热并不时伴有抽搐的情况,高度怀疑是患有婴儿捂热综合征。随后的检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孩子由于大量出汗又没有补水已有脱水症状,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
由于孩子太小,捂热时间过长,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器官弥漫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
医院收13例"被捂坏"宝宝,其中2名夭折医生介绍,新生儿由于呼吸、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健全,自身体温调节能力有限,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持续的高热会导致孩子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导致孩子缺氧。长期处于闷热、高热的情况下,大量出汗失水,严重者容易出现脑细胞缺血坏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轻则留下后遗症,重则导致死亡。
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蔡小芳痛心地说,这已是15年该院今年第二例因捂热综合征夭折的孩子。医院已收治13例“被捂坏”的患儿,其中2名夭折。
小孩穿太多,小心捂热综合征冬天穿多少为宜冬季一到,很多新手爸爸妈妈都怕天寒地冻,孩子受冷生病,于是给孩子穿得严严实实的。本来没那么冷的天气,硬是给孩子穿了里三层外三层,于是就出现了“有一种冷,叫做你妈妈觉得你冷”的调侃。但冬天孩子穿太多,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捂热综合征捂热综合征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又称“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
对于新生儿和婴儿来说,穿得太多最严重可发生捂热综合征。孩子的身体限制在厚厚的衣服里,身体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衣被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加上婴儿年龄小,难以表达“热”的感受,长久的高温可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孩子的新陈代谢本来就比较旺盛,过多的衣服让他们更容易出汗,这样一来,痱子、毛囊炎等皮肤疾病也会找上门来。这些小的感染病灶也可能扩散导致软组织感染,甚至蜂窝织炎。
呼吸道疾病冬季由于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较高,小儿呼吸道短且狭窄,血管丰富,黏膜柔嫩,而家长给孩子制造了一个外部温度过高的环境,孩子容易出汗受凉,冷热交替,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儿童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感冒、发烧、支气管炎、哮喘等。
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冬天给孩子穿得过多,孩子的手脚施展不开,行动不方便就无法运动,运动量少了,自然食欲就会减退,以致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婴幼儿小手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在婴儿期。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平时如果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达到心灵手巧。但如果宝宝的双手包裹在长长的袖笼里,这样宝宝的小手就得不到刺激,不利于早期智能的发育。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俗话说,“春捂秋冻”。很多家长非常信奉这句老话,上面的这则新闻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已发生多起父母因为过度给孩子穿衣服、盖被子,而“热死”、“捂死”孩子的事件。
01
宝宝被包粽子,一睡再没醒来
年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室内,一对年轻的父母抱着孩子匆匆奔进来,一面解开包单,一面疾呼:“快救救我的孩子!”
小佳刚满天不久,老人怕小佳冻着,总是要把孙子裹得严严实实,睡觉也是如此。这天深夜,家里还开着暖气,小佳妈妈醒来看看宝宝时,发现孩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为他睡熟了,起初并没太在意。可过了一会,当她摸摸小佳时却发现他一动不动,小手也是冰凉,脸色已经有点发青。到医院时,宝宝脸色青紫,呼吸、心跳都没了,经抢救也已无力回天。
医生说,小佳是因为睡觉时被包裹得太过严实而导致缺氧窒息再加上温度太高而引起死亡。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2
婴儿因穿太多夭折
年2月,襄阳这名小孩只有7个月大。刚开始,他有点感冒、咳嗽,家长也没在意。第二天上午,孩子还能玩、能吃,可到了下午,孩子精神不太好,家长怀疑穿少了,就给他加了衣服。没想到,当晚,孩子的病情突然加重了。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主治医师陈明介绍,当晚,小孩被送来时,高烧、抽筋,医生解开孩子厚厚的衣物发现他的衣物早已汗湿,很快就没有了呼吸。医护人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无力回天。
3
2个月的婴儿,差点被亲妈捂死!
害怕孩子着凉,安徽霍邱县范桥镇的小戚就给两个月大的儿子加盖了床厚棉被。等她回来时,眼前的一幕把她吓坏了:儿子嘴巴发紫、脸色发青、浑身大汗。
紧张的小戚赶快把孩子从被子里抱出来,医院,医院无法治疗,随后家人又把孩医院。小戚说,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被捂综合征”。
经过抢救,小戚的儿子看起来好了很多,但仍然插着氧气管,呼吸比较急促。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判断孩子冷暖需求的几个误区误区一:靠手温判断冷不冷摸手的冷暖,判断孩子穿的衣服是否合适,是很多家长惯用的做法。这在冬天并不适合。因为手是长期暴露在外的,自然容易冷,穿再多的衣服,小手也可能是冰凉的。误区二:室内空调温度过高有些家长用空调将室温调到30℃左右,而室外温度往往只有几度。如此巨大温差下,孩子进出室内外,很容易生病。需注意定时通风。误区三:捂汗能退烧冬季孩子容易发烧,有的家长认为发烧后多穿点,只要捂出汗来就能退烧。其实这种方法有害无益,极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正确的方法是将孩子衣扣稍微解开,以便充分散热,同时做到手脚保暖。你该给孩子穿多少?冬天1、一岁以内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要穿得宽松些,让小孩子的手脚好活动,被子、衣服不能勒着他们。不建议给孩子穿打底裤这一类太过紧身的衣物。其次,如果太冷,可以开空调,但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要注意通风,4至6小时通风一次,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2、一岁以上的婴儿和儿童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这是因为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
3、判断孩子热不热不能靠摸。有的家长通过摸小孩子手、脸的温度,或者看脖子、后背有没有出汗来判断孩子的冷暖。但因为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有时明明已经太热了,但手脚还是冷的。加上婴儿排汗散热功能弱,有时热了也不会出汗。因此看孩子热不热,通过温度计来测温更合适。如果暂时找不到温度计,可以通过摸胸口来估计温度。
4、保证室内通风,用醋拖地。家长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均衡家长还可以在家把醋煮沸,时间在10分钟左右,醋有消毒、抗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5、孩子感冒、发烧时,适当减少衣物。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衣物减少些。不要把孩子捂得太严实,注意孩子的体温,让孩子多喝水,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尤其要擦颈部两侧,以及孩子的手心和脚心。
冻到孩子不应该,
但热到孩子一样会出问题,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应该警惕,
不要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这种错误,无数的家长都会犯,
不仅仅是家长,
连同各位婆婆和奶奶也必须要注意,
冬季即将来临,不要因此酿成悲剧!
赶紧转发出去给他们看看吧!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ZAN,
小琅的工资就涨1毛!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