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十月小结
病理学名词解释
1、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取代的过程。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细胞。主要类型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2、变性degenaration: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3、虎斑心tigroidheart: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虎斑心。
4、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目的减少。可分为: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和老年性萎缩)
5、机化organization: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及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7、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坏死可由致病因素较强直接导致,但大多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其基本表现是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
8、瘢痕组织scar: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见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色半透明状,质硬韧,缺乏弹性。镜下见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9、坏疽:gangrene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
10、水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起因于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机制的功能下降。
11、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组织和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12、增生hyperplasia: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13、再生regeneration:组织缺损后,邻近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再生有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有完全性再生和不完全性再生。
14、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15、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necrosis: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成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内的水分减少,而组织轮廓依然较长时间保存。
16、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结核病时,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镜下为无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是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凝固性坏死。
17、核碎裂karyopyknosis: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破裂,使核物质分散于胞质中,亦可由核固缩裂解成碎片而来。
18、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degeneration:属细胞水肿。指在光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明、淡染,严重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常见于肝、心、肾等。
19、槟榔肝Nutmegliver: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20、心衰细胞heartfailurecells: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其分解为橙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由于此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称心力衰竭细胞。
21、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或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22、贫血性梗死Anemicinfarct:梗死含血量少时颜色灰白,称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
23、淤血conges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量增加,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淤血是一被动过程,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
24、静脉石phlebolith:静脉内的血栓发生大量的钙盐沉着时,因质地较硬称静脉石。
25、栓子embolus: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26、肺褐色硬化browninduration:肝淤血性硬化时,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肺淤血的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27、梗死infarc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梗死一般是由于动脉的阻塞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8、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29、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infarct含血量多时,颜色暗红,称为出血性梗死。条件为: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
30、透明血栓hyalinethrombus: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成纤维素性血栓,最常见于DIC。
31、漏出性出血: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地膜漏出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
32、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早破或胎盘早期剥离,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癌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
33、出血hemorrhage: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溢出。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
34、肉芽肿granulation:由单核细胞及其转化的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细胞)局限性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根据其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异物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
35、栓塞性脓肿embolicabscess:脓毒败血症时,化脓菌栓塞其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所形成的脓肿,称为栓塞性脓肿或转移性脓肿。镜下可见脓肿中央毛细血管内有细菌菌落,周围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组织化脓性溶解破坏。
36、绒毛心hairyheart: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在心脏搏动的作用下形成绒毛状外观,称绒毛心。
37、化脓性炎症purulentinflammation: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也可由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可分为表面化脓与积脓、蜂窝织炎、脓肿三类。特点是病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38、脓肿abscess: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皮肤和肺,肝,肾,脑等实质性脏器。
39、蜂窝织炎phlegmonousinflammation: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表现为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40、渗出exudation:由于炎症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41、积脓empyema: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液则在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内积存,称为积脓。
42、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43、假膜pseudomembrane:发生在黏膜的,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组织粘膜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
44、炎性息肉:inflammatorypolyp:在至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黏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黏膜表面的肿块,称为炎性息肉,如子宫颈息肉。
45、炎细胞浸润inflammatoryinfiltration: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中的现象。
46、脓毒败血症pyemia:化脓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指化脓菌除产生败血症的表现外,可在全身一些脏器中出现多发性栓塞性脓肿。
47、脓性卡他:发生在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此时中性粒细胞向黏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
48、化脓suppuration:化脓性炎症时,局部坏死组织由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释放的溶酶体酶所溶解液化的过程。
49、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inflammation):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分为异物性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
50、败血症septicenia: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除有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外,还常出现皮肤和黏膜的多发性出血斑点,以及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等。
51、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inflammation: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
52、炎症介质inflammatorymediator: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称炎症介质。
53、继发瘤metastatic:癌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所形成肿瘤称为转移瘤。
54、实性癌solidcarcinoma(单纯癌carcinomasinplex)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高,多发于乳腺。部分可发生于胃肠道及甲状腺等处,癌巢为实体状,无腺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多见。
55、异质化heterogeneouschange:肿瘤生长的过程中,可能有附加的基因突变作用于不同的癌细胞,使得癌细胞的亚克隆获得不同的特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能保留那些适应生存,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称为肿瘤的异质化。
56、间变anaplasia: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57、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细胞非正常状态增生,增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异型性,表现为细胞排列失去极向,细胞大小、形态异常,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增多,但其程度还不属于肿瘤性增生的范畴。多发生于上皮组织,常称上皮内瘤变。
58、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指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形态、功能特点的一种细胞,这种细胞能产生基质和胶原纤维,细胞浆内有肌丝,具有收缩功能。这种细胞常见于伤口和肉芽组织内,有利于伤口愈合。也见于恶性肿瘤的间质内,由于它产生胶原纤维和具有收缩功能,对肿瘤的扩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59、癌肉瘤Carcinosar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