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诊断 >> 护考冲刺高频考点十四

护考冲刺高频考点十四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jc/140117/4328648.html

离年护考只有14天!前几天的高频考点: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高频考点(三)、高频考点(四)、高频考点(五)、高频考点(六)、高频考点(七)、高频考点(八)、高频考点(九)、高频考点(十)、高频考点(十一)、高频考点(十二)、高频考点(十三)。点击标题即可学习。有语音版,可以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听!支持加速播放!

以下是今天学习的内容甲类传染病有2种,乙类传染病有26种,丙类传染病有11种,完全记住是极其困难的,还好纵观历年题,仅考查甲类传染病或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入乙类传染病,我们只需记住以下要点即可:甲类传染病只有两种:霍乱和鼠疫。记忆策略:家(甲类)里有老鼠(鼠疫)捣乱(霍乱)。以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包括H5N1、H7N9等亚型)、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和肺炭疽虽被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随着疫情的变化,国家卫计委在年11月发布调整通知,规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入乙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乙类、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上报。针刺技术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由护士来负责操作,由于针刺是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如果不慎被针具扎伤则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患血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对患儿应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隔离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故麻疹的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面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水痘患者对儿童传染性很大,对水痘患者的传染源管理应包括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易感者接触后应检疫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水痘是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终身免疫。水痘的皮肤病变仅限于表皮棘细胞层,愈后不留瘢痕。该患儿考虑为水痘,无并发症的水痘患儿一般在家呼吸道及接触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无并发症的急性腮腺炎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如戴防护口罩等。流行性腮腺炎是指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中也有发病。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临床经过常呈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次是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等。在各种传染病中,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换下衣服保存方式是消毒后存放,待患者出院后交给患者。嗜睡、扑翼样震颤提示为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又可分为急性(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亚急性(病程可长达数月)与慢性重型肝炎。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b(抗-HBs)阳性主要见于接种乙肝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DNA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抗-HAV-IgM提示HAV感染,抗-HCV-IgM提示HCV感染。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能对其身体约束。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必须先经过消毒后再清洁处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选择性地吸附于靶细胞(CD4+T淋巴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细胞,继而产生一系列的损害。艾滋病为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有:①性传播;②静脉注射吸毒;③母婴传播;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授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而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留观、给予宣教、定期或不定期访视等。预防、医疗、保健机构无权对患者进行身体约束。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以肺孢子菌肺炎最常见)及恶性肿瘤(以卡波西肉瘤最常见)。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②共用针头注射及血源途径。③母婴传播。关于无菌的题,哪个最小心就算哪个!使用后的锐器须放入锐器盒内。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常为主要致死原因。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其中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流行区的小儿为易感人群,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患者多为10岁以下小儿。夏秋季流行,呈高度散发性,与气温、雨量和蚊虫繁殖有关。因此,隔离方式为昆虫隔离,病室应有蚊帐、纱窗等防蚊设施,以防蚊子叮咬后传播给其他人。乙脑高热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使肛温控制在38℃左右。物理降温可用冰敷额、枕部和体表大血管部位,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药物可用50%安乃近滴鼻。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中呼吸衰竭常为乙脑致死的主要原因。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子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应动员社区居民做好灭蚊工作。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乙肝:拉米夫定;艾滋病:齐多夫定;水痘:阿昔洛韦;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细菌性痢疾:喹诺酮类;风湿热:预防风湿热复发首选苄星青霉素;其他常考感染性疾病:一般多首选青霉素急性咽-扁桃体炎(细菌性扁桃体炎)、风湿热、瓣膜病、急性肾炎、猩红热、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疾病最多见的病原体为A组乙型(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猩红热是指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猩红热患者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手强行撕脱,须用消毒剪刀剪掉,以防感染。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特有的体征包括:①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②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③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④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⑤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口周苍白圈”是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猩红热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患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呼吸道隔离。甲肝、戊肝、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应进行消化道隔离。该患者患有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在未控制感染以前,应给予清淡饮食,否则易引起反复腹泻。常见传染病特点:流感:流感病毒、呼吸道、7天或症状消失麻疹:麻疹病毒、呼吸道、出疹后5天、21天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呼吸道、出疹后7天或结痂、21天腮腺炎:腮腺炎病毒、呼吸道、腮腺消肿后3天、21天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体液乙脑:乙脑病毒、蚊虫猩红热:溶血性链球菌、呼吸道、症状消失后7天、7天菌痢:痢疾杆菌、消化道、症状消失后7天、7天流脑:脑膜炎球菌、呼吸道、症状消失后3天7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应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病后7天。鼓励患者朋友、家人探视违反了隔离原则。对流脑患者护理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保证病房安静,光线适宜,防止声音、强光刺激患者,此时应限制探视,不应让患者朋友、家人去打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为特征性表现)及脑膜刺激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为特征性表现)及脑膜刺激征。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是寄居在人体鼻咽部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共有13个血清型,为细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可通过飞沫传播。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等,临床可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和瘀斑。对于被结核菌痰污染的纸张,最简单的灭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焚烧。骨结核是因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病变。骨结核发病部位多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最常见的是脊柱,其次是髋、膝、足、肘、手等。慢性病面容表现为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目光暗淡,神疲力乏等,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等。各选项中药物对结核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链霉素对听觉神经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引起耳聋,所以最容易引起听神经损害的是链霉素。常用抗结核药物:1.异烟肼,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又称末梢神经炎,可出现手足麻木);2.利福平,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可出现食欲减退,转氨酶升高);3.链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肾功能损害、耳毒性(可出现听力障碍、眩晕);4.吡嗪酰胺,主要不良反应为痛风(可出现关节疼痛、高尿酸血症);5.乙胺丁醇,主要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可出现视力障碍、红视、绿视)。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肺结核。肺结核患者首要的护理措施是做好用具、餐具、病室和痰的消毒,防止结核杆菌的扩散。链霉素是治疗结核病常用的化疗药之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前者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后者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可以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长期低热和身体消瘦,应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有水疱、坏死为强阳性。肺结核患者由于痰液中带有结核杆菌,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就会造成传染源,因此痰液或被痰液污染的敷料、纸张应进行处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焚烧。结核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应该严格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护士即使不接触患者也需戴口罩。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常可造成听力障碍、眩晕及肾功能损害。肺结核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长期低热、盗汗、身体消瘦等,PPD呈强阳性,提示活动性结核病;X线检查左肺中上叶云雾状、边缘模糊的阴影提示浸润型肺结核。结核属呼吸道传染病,飞沫可直接传播。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应嘱咐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双层纸遮住口鼻。肺结核的检查方法包括肺部CT、结核菌素试验和痰找结核杆菌,其中痰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利福平可出现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肝损害。另外,治疗肺结核的常用化疗药中,链霉素可出现耳聋和肾功能损害;对氨基水杨酸钠可有胃肠道刺激、变态反应;异烟肼可有周围神经炎、中毒性反应;乙胺丁醇可以出现球后视神经炎。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治疗过程中应实行较严格的隔离措施:有条件者,患者应单居一室,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患者外出时应戴口罩。肺结核患者由于肺组织被结核杆菌侵蚀,常损伤到血管,某些化疗药物又增加了出血的风险,故患者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大量咯血的表现,应安排患者安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交谈。一般静卧休息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对于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护士应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以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患者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祝您考试通过!

给20年护考同学推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hl/12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