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主要是一些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学校幼儿园是青少年儿童密集的活动场所,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所以要预防下面几种常见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性腮腺炎:本病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它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注意事项: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流脑:全称流行性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其病情发展极快,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状态。
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及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
二是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水痘:水痘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它的病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当人体第一次被这种病毒感染而发病时,造成的疾病就是水痘。有少数人在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发水痘而且痊愈之后,一旦身体抵抗力明显降低时,这些潜伏的病毒就会重新活化并引发疾病,这个再发的疾病就是带状疱疹,俗称「飞蛇」。水痘的传染性很强,若是体内缺乏抗体的保护,一旦接触到病毒,发病的机会超过百分之九十。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接触长水痘的病人,令一个则是接触长带状疱疹的病人,而前者是主要途径。
水痘的症状:感染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之后,会先有一段潜伏期才会发病,这段时间从十天到二十一天不等,平均两个礼拜左右。在孩子出疹子的前一两天,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接下来才会有水痘病症之中最典型的症状,也就是皮肤长出疹子。在刚开始长水痘的几天,我们在病儿身上可以看到各式的疹子,这是水痘独有的特点,也就包括丘疹,水泡疹,与水泡破掉后形成的结痂疹都能观察到。皮肤上的疹子会有痒痒的感觉,让孩子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搔抓,水泡一旦抓破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家长们得特别小心照顾。
并发症:虽然儿童感染水痘之后,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地康复,但是仍有少数的孩子会有并发症。寄发性的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经由水泡破裂处的感染,所引起的伤口发炎,深层组织的蜂窝组织炎,与伤口附近的淋巴腺炎等等。其它比较少见于孩童的并发症还包括肺炎、关节炎、骨髓炎、肝炎、脑炎等等。
治疗水痘的预防方法:专家提醒,首先应注意空气流通。阴雨天气是水痘病毒特别活跃的时候,应注意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房屋的通风、换气,也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实施空气消毒。其次要注意隔离。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自发病起21天左右),防止水痘患者再次与易感儿童及孕妇接触。专家同时表示,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要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尽可能减少皮肤的破溃,防止继发感染。对易感儿童接种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疾控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在初冬时节要给孩子适量增减衣服,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如有疑似症状,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手足口病的护理:
1、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感染。
麻疹: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麻疹症状: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麻疹预防: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2.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3.出现疫情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口拥挤、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车站、超市、影剧院等,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4..要晒被褥、衣物,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5.若不慎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减少发病机会,一旦有发烧、咳嗽症状,医院治疗。
因此在春季疾病高发期幼儿园与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②传染病高发季节,避免前往空气不流通、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病期患者。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要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③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勤晒被褥,保持环境卫生。
④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私人物品,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⑤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劳逸结合。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要加强学生在家的饮食卫生的管理,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⑥发现疫情,切实落实传染病隔离、学生晨检、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
⑦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⑧家长应坚持入校前和回家后给学生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若发现幼儿高烧38.5℃以上的就及医院就诊,并与带班老师联系。
⑨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健康状况。
让我们共同携手带领幼儿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春季!
号外!号外!
臻品开托管啦!
我们承诺:
1、我园的膳食严格按照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需要量身配制,我们的团队已开设两所国模较大的幼儿园,对孩子膳食有成熟的管理经验。
2、我园在各个区域都安装了摄像头,各位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观看孩子在园的用餐和学习情况。
3、园内配有少儿篮球架。少儿乒乓球、少儿桌球、羽毛球、五子棋、象棋、跳棋等各类益智游乐设施,帮助宝宝增强锻炼。
4、园内有专业的、稳定的师资,园内还有图书供孩子学习,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5、团队内有充足的艺术老师,闲暇时为孩子在钢琴、舞蹈、手工、绘画等方面培养兴趣。
报名胡老师朱老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