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牙齿,断送了一代将领;
一根手指,断送了一代名医。
︾
︾
文
阿宝(宁方刚)
年的中国,两个很有名的人去世:12月4日,前北洋军阀巨头吴佩孚因牙病,在当时已被日本人占领的北平去世;此前不久的11月12日,一位叫白求恩的加拿大医生,因为手术中划破手指,伤口感染导致败血症,在抗战前线去世。
吴佩孚的葬礼,据说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最隆重的一次。棺材是金丝楠木做成的,号称北方第一棺。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汉奸政权重重祭奠了这位大人物,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华北日占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志哀。
而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亦对其深表哀悼,不仅追授吴佩孚为一级上将,还举办了盛大的追悼大会。中共元老董必武也发表谈话对吴佩孚备加赞扬。陪都的报纸上,更誉吴为“中国军人的典范”。同时,关于吴佩孚被日本人谋杀的说法,也开始广为流传。
按照国民政府的说法,吴佩孚虽然身陷敌后,但坚贞不屈,坚决不被日本人利用,最后日本人招安不成,起了杀心——趁吴佩孚患牙病之机,派日本医生将吴佩孚杀死。
吴佩孚的葬礼
仔细推敲一下,我认为,这种“谋杀说”其实站不住脚。
首先日本人没有杀他的必要。
面对日本人的诱降,吴佩孚保持大节,没错!但与吴佩孚同为北洋三杰的段祺瑞,面对居心叵测的日伪当局,毅然选择了从天津南下,脱离日本人控制,投奔国民政府,受到了蒋介石的厚待。不知吴佩孚为何始终在日占区待着没动。
吴佩孚当时的表现很矛盾。一方面,他质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也通电反对伪满洲国;但另一方面,他明知道自己是日伪拉拢的对象,却依然留在北京不走,他的旧部齐燮元出任伪京津卫戍司令,他也没断了交往。伪政权聘他为顾问,每月送车马费元,他也不声不响地收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伪政权除掉他的理由并不充分。
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日本人来说,杀掉吴佩孚也得不偿失。吴虽下台,但北洋旧部众多,杀吴,显然不利于日本的拉拢工作。而且,杀掉一个毫无实权的吴佩孚,是要给中国人制造一个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榜样吗?
此外,日本人如果想杀吴佩孚立威,完全可以痛痛快快公开杀;如果想杀吴佩孚除隐患,那就应悄悄动手尽量不着痕迹;如果想立威又不便公开干,暗杀于街头就是了。找个医生跑到人家里,在吴家人皆在场的情况下,将吴一刀捅死,这不是存心把屎盆子往自己脑门上扣吗?日本人有这么傻?
吴佩孚与家人
那么,吴佩孚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关于吴佩孚死前的病情记载有很多,其中有颇多矛盾之处。比较靠谱的,应该是吴佩孚幕僚汪祟屏先生的采访记录——《汪崇屏先生访问纪录》,还有吴佩孚后人吴运乾和吴运坤写的《先祖父吴佩孚的生前身后事》。抛开记录中的个人倾向,我们尽量客观地将吴佩孚的病史还原一下。
年11月24日,吴佩孚吃羊肉水饺时,一块碎骨渣或者沙粒之类的东西不巧嵌入左边一只镶有金牙套的槽牙的牙缝里,家人请了一个日本牙医到家里诊治,医生替吴佩孚拔出了这颗坏牙。既然镶着牙套,想来这颗牙早已坏得够呛,有严重的龋病。这次难以忍受的疼痛,应该是异物刺激引起的急性牙髓炎或者牙周的感染。
不幸的是,拔除这颗牙并没有缓解吴佩孚的病痛,相反,拔牙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吴佩孚左腭肿疼,粥水难咽,“腮部肿胀,继而高烧昏迷”。
在这段时间里,吴佩孚和家人先后请了三名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吴一会儿浑身发冷,一会儿发热。医院的德籍医生史蒂福斯请来,德国医生检查后,发现吴佩孚白细胞太少,建议输血和手术,但由于吴佩孚反对,最终没有开刀输血。到12月3日,吴佩孚觉得自己要不行了,开始嘱托后事。
12月4日早晨,德国西医再次建议入院开刀,吴佩孚依然坚决不肯去,他的家人开始准备后事。这时候,那个倒霉的日本医生来了,而且是吴佩孚的旧部齐燮元陪着来的。
吴佩孚自然坚拒日本医生。最后在齐燮元的一再坚持下,同意让日本军医试一试。据吴佩孚后人记载:“当时是由我父亲扶护头部,母亲也在侧,川本、齐燮元现场监督。日医用手术刀在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顿时气绝。”大家注意,日本医生的手术切口并非在口腔内进行,而是在腮部下方,这个手术切口的位置对于病情分析非常重要。
吴佩孚死亡的根本原因,其实应该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牙科并发症:路德维希咽峡炎(Ludwig’sangina)。
路德维希咽峡炎,也称脓性颌下炎,也称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多由口腔或牙根感染引起,以拔牙后多见。病原菌除咽部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外,多为厌氧菌,是口腔内感染在口底蜂窝组织内蔓延扩散的结果。
由于感染在口底间隙的蔓延和扩散,患者首先会出现颌周(腮部)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表面粗糙而红肿坚硬。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如炎症继续发展,会扩散至颌周整个口底间隙。患者语言不清,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如肿胀向舌根、会厌或颈前发展,则可阻塞呼吸道,出现呼吸困难,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在出现严重的局部感染症状的同时,由于大量的毒素和细菌入血,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和脓毒症表现,包括寒战、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或者下降。脓毒症发展到最后,会出现休克、昏迷、呼吸衰竭等表现,并最终导致患者多脏器衰竭死亡。
了解了路德维希咽峡炎的表现,再和吴佩孚当时的情况对比一下,是不是非常符合?
在当时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德国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是科学合理的。一方面输血纠正患者全身情况,一方面手术处理感染病灶。感染病灶的处理方法是切开脓肿进行引流,让脓液流出,减轻组织内压力,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和细菌、毒素继续不断地进入血液。路德维希咽峡炎的引流手术一般是在下颌骨下缘做横行切口,切开颈阔肌及深筋膜,然后在两侧下颌舌骨肌间做一垂直切口,向上分离进入舌下隙,做扩腔引流。从吴佩孚后人描述的那个日本军医的切口位置看,对方正是要做这种引流手术。事实上,如果吴佩孚听从德国医生的话及时处理,他还是有生还机会。可惜吴一再自误,最终断送性命。
至于那位倒霉的日本军医,他当时敢给吴佩孚做切开引流手术,胆子也是太大了。从治疗角度,他选择给吴佩孚做手术并没有错,虽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但毕竟还有一线机会可以争取,强过等死。
但从风险角度,这个手术,几乎把医生最忌讳的事情都占全了。
首先是手术风险非常大。手术虽然是救命的,但手术是有创治疗,本身就是一种损伤。脓毒血症的病情进展是非常快的,会短时间内对包括心肺在内的多个脏器造成严重损伤。吴佩孚已经66岁,本身就年老体弱,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手术耐受能力极差,手术刺激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意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即使手术中能挺过来,在当时没有抗生素的条件下,吴佩孚能否最终活下来依然是未知数。
其次,吴佩孚名气太大。如果搞砸了,全世界都知道是你干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事实上最后也确实没洗清。吴佩孚断气后,这个医生差点没被吴家人当场拿枪打死,而且从此背了一个害死吴佩孚的恶名。
果不其然,这个脑袋一根筋的日本医生一刀下去,吴佩孚就不行了。
为什么吴佩孚会术中死亡呢?路德维希咽峡炎的感染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咽喉部肿胀和呼吸道阻塞。在这种情况下,手术的牵拉挤压以及手术对迷走神经的刺激,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咽喉部和气管痉挛,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窒息,而窒息一旦发生,在没有抢救设备和措施的情况下,患者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同时,作为高龄患者,吴佩孚心脏功能本来就差,脓毒症也会对心脏造成严重损害。在局部炎症严重的情况下,麻醉药物效果有限,手术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患者突发心脏病死亡。而手术对迷走神经的刺激,也可诱发心搏骤停,导致患者死亡。
吴佩孚去世前3周,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去世。他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导致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去世。一颗牙齿,断送了一代将领;一根手指,断送了一代名医。
吴佩孚去世前11年(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吴佩孚去世当年(年),弗莱明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吴佩孚去世后2年(年),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获得临床证实。
吴佩孚去世后3年(年),青霉素开始大批量生产。
吴佩孚去世后6年(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现代医学的新纪元,开始了。
来源:网络
关爱您与家人的口腔健康爱牙-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