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女性剖宫产术后联合服用头孢氨苄及甲硝唑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指剖宫产术后30d内任何浅表切口、深部切口或器官、组织间隙感染。有研究提示,肥胖为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SSI风险增加相关。如何才能有效降低肥胖女性术后SSI发生率呢?年9月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了Valent等的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对年10月至年12月期间在辛辛那提大学医学中心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肥胖女性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标准为:孕前体重指数≥30,有剖宫产指征,无免疫缺陷综合征,无头孢氨苄及甲硝唑过敏史,不具备产后抗生素使用指征。共例纳入本研究,均采用标准剖宫产术式,术前常规静脉注射头孢唑啉2g。静脉注射头孢唑啉8h后,将产妇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口服头孢氨苄和甲硝唑各mg,另一组口服安慰剂。口服药物均为每8小时1次,至剖宫产后48h。术后24~36h除去切口敷料。每天检查切口,并于术后2~6周评估切口,包括是否存在切口裂开、红肿、硬结或脓肿,以及发热等感染表现。
主要结局方面,研究人群中,总的SSI发生率为10.9%(95%CI:7.9~14.0),治疗组SSI发生率(6.4%,13/)低于安慰剂组(15.4%,31/),(RR=0.41,95%CI:0.22~0.77)。将用药时间偏差、药物漏服及产后失访率对数据的影响计算在内,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SSI发生率的绝对组间差异为10.9%(95%CI:6.1%~15.7%)(RR=0.36,95%CI:0.23~0.57)。次要结局方面,治疗组蜂窝织炎发生率(5.9%,12/;95%CI:2.7%~9.2%)低于安慰剂组(13.4%,27/;95%CI:8.9%~18.2%),(RR=0.44,95%CI:0.23~0.84)。其他次要结局包括不明原因发热、切口裂开及子宫内膜炎等,2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对是否合并胎膜早破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胎膜早破者和无胎膜早破者SSI发生率[9.5%(6/60)与30.2%(19/58)],均低于安慰剂组[5%(7/)与8.7%(12/)](P值均<0.01)。
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于孕前肥胖的剖宫产女性,术后48h内预防性口服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产后30d内的SSI发生率。
[文献来源:ValentAM,DeArmondC,HoustonJM,etal.Effectofpost-cesareandeliveryoralcephalexinandmetronidazoleonsurgicalsiteinfectionamongobesewomen: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JAMA,,(11):-.DOI:10./jama...]
(河北医院妇产科陈静
医院妇产科李奎供稿)
稿件编辑:李晔 江琪琪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