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预防 >> 夏日防蚊大战,爸妈不可不知的大招

夏日防蚊大战,爸妈不可不知的大招

 

每年一到夏天就要开始防蚊大战,但小宝却总是被叮,小小的身体伤痕累累,真是好心疼啊!到底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被叮?体温高?还是血型爱招蚊子?儿科医生告诉我们正确的宝宝防蚊方法,让宝宝不再被蚊子骚扰。

哪些人特别容易被蚊子叮咬?

只有雌蚊才会吸食人血维生,雌蚊子用由特殊的传感器寻找猎物,对于二氧化碳、热及汗水非常敏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吸引蚊子叮咬的原因。最容易被蚊子叮咬的状况,包括:

■汗腺发达、体温较高:汗液会使体表的乳酸值变高。■运动量较大:运动后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穿深色衣服:蚊子具有趋暗的习性,喜欢接近黑色、蓝色、红色、绿色等。■使用皮肤保养品:凝胶、护肤膏、护手霜、洗面奶等含有硬脂酸,对蚊子具诱惑力。■新陈代谢快:小孩易遭蚊叮。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男性、体重过重、O型血,被蚊子叮咬的机会较高。

被蚊子叮咬的红肿变化是过敏吗?

蚊子叮咬后所造成的痒以及疼痛感,并非因为蚊子口针刺入或因唾液的化学物质引起,而是从第二次叮咬之后(第一次叮咬不会有任何特殊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引起发炎细胞聚集以对抗外来物质,这会造成叮咬部位产生局部发炎、肿胀及发痒的感觉。

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与个人体质及蚊子唾液量有关,并且会在许多次叮咬后减弱。有时,被叮咬之后皮肤会形成连续几颗红点,并不是坊间流传的神经毒,而是邻近范围被叮咬多次,或是引起未叮咬的邻近范围较强的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现象。蚊子的唾液蛋白质虽可引发免疫反应,但因为没有特定的过敏原,所以我们不把蚊子叮咬当成过敏疾病,只有在极少数人产生非常严重而不寻常反应时,才考虑过敏的可能。

蚊子咬为什么会变成蜂窝性组织炎?

有些人在被蚊子叮咬之后的几天内,因奇痒无比而强烈搔抓,却发现红肿越来越严重,叮咬处周围产生一大片红、肿、热、痛的红色斑块,局部淋巴结肿大,还会出现发烧、畏寒现象,此时就已经变成蜂窝性组织炎,代表细菌已深入皮下组织,需以抗生素尽速治疗,以防全身性败血症的发生,引发生命的危险。引发蜂窝性组织炎的原因,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从抓破的伤口入侵,进入皮下组织引起强烈的组织发炎反应。所以,偶尔门诊中也会见到一些因蚊子叮咬后未适当治疗,而导致细菌感染,甚至引发蜂窝性组织炎的严重例子。

此外,蚊子叮咬处若是长期过度搔抓,常易造成皮肤表面苔藓化,或者形成慢性湿疹,甚或演变成严重的细菌感染以及伤口化脓反应。因此,孩子被蚊子叮咬后,爸妈应协助减少流汗以及使用适当止痒药物,以免孩子抓破皮。

蚊子叮咬后的止痒方法

止痒方式可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分别说明如下:

■药物治疗:针对叮咬之后产生的局部肿胀以及发痒,可以使用外用止痒药膏、痱子膏或者类固醇药膏涂敷,较严重的个案可再加上口服抗组织胺药物以加强效果,但要在被叮咬之后1?2小时之内使用的效果最好。此外,对于反复发生或者肿胀与发痒程度严重者,研究指出,可在预先被叮咬数小时之前使用口服抗阻织胺药物,亦可有效减少发炎反应。

■非药物治疗:有许多非药物的处理方式,包括用肥皂在红肿处涂抹(肥皂里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和蚁酸中和)、涂抹氨水(与前项原理相同)、用盐水涂抹或冲泡、万金油涂抹(前两者可局部麻醉并舒缓神经以止痒)、用芦荟叶汁液涂抹、以蒜头断面涂抹等,爸妈都可以尝试看看。*

爸妈不可不知的防蚊大招

居家防蚊与其被叮咬之后止痒,及早防范的效用更好。室内防蚊方式有以下数种,提供爸妈参考:

常用蚊帐:尤其对于活动能力低的婴儿以及睡觉中的儿童,蚊帐仍是首选。饮食注意:如果孩子愿意接受,可以多吃大蒜等刺激气味浓的食物,可有效驱蚊。除蚊产品:例如蚊香与电蚊香,这是消灭蚊子最快的方式,但是各种除蚊用品的效用不同,最好可以依照使用地点选择适用的产品,但应注意无论何种驱蚊产品,都要摆放在远离儿童可接触及放置食物的地方。家居规划:擦地板的水中加入少许樟脑油;加装纱窗纱门,缝隙处加上密封条;选择光亮及浅色的家具;黄昏时关闭室内灯光、打开门窗;控制室内湿度在50%左右;黄昏前勿让孩子在窗台附近、入夜后则避免在房中表面色泽较深的物体附近;室内点燃干桔皮;栽种夜来香、茉莉花、米兰或玫瑰等花种,也有驱蚊效果。外出防蚊出门在外,进行户外活动时,也很可能被蚊子叮咬,以下的外出防蚊妙方提供爸妈参考:改变体味:服用维生素B1、用八角或茴香浸泡身体、运动后洗澡、及时用湿毛巾拭去汗液、不使用香水、香精等物品。改变衣物:尽量穿浅色衣服。穿着长袖长裤以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能降低皮肤湿度与遮掩皮肤分泌物气味。改善环境:经常清理居家附近可能积水处及容器,让蚊子幼虫无法滋生。药物方法:可使用防蚊液。但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防蚊液的主要成分是DEET(待乙妥,又称敌避),至今虽未发生严重的伤害事故,但加拿大规定,未满6个月婴儿不得使用,且6个月至12岁的儿童不可用于脸与手部位;美国儿科学会主张儿童应使用DEET浓度10%以下的防蚊液;我国卫生署表示DEET安全性虽高,但在使用浓度上若过高,亦可能引发神经毒性,建议成人不超过35%,儿童不超过10%。其他方法:如音波防蚊,这是模仿蚊子天敌蜻蜓或是公蚊的高频率声音,以达到驱赶怀孕雌蚊之效果,但是成效仍有争议。而驱蚊贴则是利用气温将驱蚊成份挥发释放,可贴于衣服、帽子或婴幼儿推车上,但不可用于皮肤表面。本文作者为周怡宏医师,文章出自《提升宝宝的自愈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wh/12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