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 手蜂窝织炎预防 >> 得了皮肤病的人注意了,还可能是这个原因

得了皮肤病的人注意了,还可能是这个原因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32.html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能调节温度、保存体内水分,还会反映身体健康状态。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超越身体能够负荷的程度,从头到脚的皮肤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轻则脚底厚茧、肥胖纹,严重到黑色棘皮症、蜂窝性组织炎,都有可能是因肥胖所引起,或是因肥胖而加重严重程度。

点击视频看看母义明教授专业课堂。

01

肥胖对皮肤的影响机理

据医学研究,肥胖对皮肤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皮肤屏障功能显著相关。

肥胖者更容易发生表皮水分丢失和红斑反应,也较容易发生皮肤干燥和皮肤屏障修复功能受损。

2、与胶原结构和功能改变以及创伤愈合能力受损有关。

有研究表明,Ⅲ型胶原异常增多可能与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有关。有趣的是,肥胖者面部皱纹较少发生。

3、对皮肤附属器生理功能的影响。

皮脂分泌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痤疮可因肥胖加重。雄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常在肥胖者中升高。

4、肥胖可能与外泌汗腺活性增加有关。

肥胖者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较厚,产热时发汗更明显,从而增加了皮肤表面温度和摩擦系数。

02

肥胖皮肤表现

头颈部

1.青春痘

肥胖容易引起多囊性卵巢,造成男性荷尔蒙上升,进而引发青春痘。

部位:脸部,尤其在下半脸的U型部位,多属于脓疱型青春痘。

2.瘜肉

一粒粒柔软的肉色小凸起,又称肉疣,通常为多发性,有些紧贴皮肤或有茎与皮肤相连。发生原因不明,通常与体质、荷尔蒙及肥胖有关,愈胖的人愈容易长。

部位:好发于颈部、腋下等皮肤皱褶部位,以颈部最常见。

3.黑色棘皮症

一种棕黑色天鹅绒样的斑块,摸起来粗糙、有颗粒突起。黑色棘皮的发生是因为肥胖让血糖代谢出现问题,让过多的胰岛素间接引起皮肤增生。

部位:主要好发于颈部、腋下,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肘、膝盖等处。

4.干癣

以红色斑块呈现,并有银白色皮屑。研究发现,愈肥胖的人,干癣严重程度愈高,过重患者有严重干癣的风险是正常体重患者的1.84倍,若是中重度肥胖患者的风险则上升至3.29倍,但肥胖与干癣发生的因果关系还不明确。由于干癣属于发炎性疾病,而脂肪组织会分泌发炎物质,愈多脂肪会产生愈多发炎物质,可能让干癣更加严重。

部位:以头皮和四肢关节最为常见,也可能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

上肢及躯干

5.毛孔角化症

针点般、像粉刺的小丘疹,摸起来有颗粒感,颜色呈现肤色、红褐色或棕色,愈胖愈严重。

部位:上臂外侧最常见,也会出现在大腿、小腿处。

6.对磨疹

因潮湿闷热和磨擦的关系产生相对称的湿疹,一种非感染性的皮肤发炎现象,有皮肤、表皮细胞间水肿情形,看起来表面湿湿的,甚至以水泡表现。

如果发炎太久,持续搔抓会引起续发性感染、色素沉淀的问题,建议尽快就医。

部位:腋下、乳房及肚子下缘、大腿内侧等皮肤褶皱处。

大腿

7.肥胖纹

属于妊娠纹的一种,裂纹。初期为发红阶段,有时会发痒,约数月至半年左右,会转变为白色的永久性纹路。黄毓皮肤会因肥胖造成皮肤张力变大,导致胶原蛋白要重新排列,但速度赶不上需求,因此形成疤痕。

部位:易出现于大腿外侧、腰擦破皮,因产生溃疡而需住院治疗。

8.股癣

因闷热潮湿、不透气造成细菌滋生问题。

部位:在大腿内侧、臀部股沟、腹股沟最常见。

9.蜂窝性组织炎

因淋巴循环不良、下肢水肿所引起,由于淋巴液长期聚积,容易形成细菌温床,引发蜂窝性组织炎。初期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一般会合并红斑、发烧、畏寒、倦怠、头痛、关节痛等症状,若细菌入侵血液,严重时恐引发败血症。有些病人是因毛囊炎引起,俗称疔子,若毛囊炎破皮,则可能引发深部的感染或蜂窝性组织炎。

部位:大腿、小腿及臀部处。

小腿及脚

10.静脉曲张

外观呈现一条条青色的静脉血管浮在皮肤表面,主要因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血管扩张,严重的人可能会出现慢性溃疡。

部位:小腿至大腿。

11.郁血性湿疹

因体重过重造成下肢淋巴循环不良,又称为重力性湿疹。外观上除血管扩张外,会合并皮肤表面发红、脱皮的湿疹症状,甚至可能出现渗液现象。更严重时,会引发硬化性脂肪炎,导致脚踝愈来愈细且干,让脚踝和小腿的外观看似倒过来的香槟酒瓶。

部位:好发于脚踝四周。

12.脚底硬茧、鸡眼

因全身的体重都集中在脚掌,体重过重让脚底承受更多负荷,每天走路磨擦、压迫,就容易让脚掌、脚跟的皮肤角质化,不只长出粗粗的厚皮,久了会形成硬茧,如果长期不处理,硬茧会继续压迫而形成鸡眼。

部位:脚前掌、脚跟及小拇趾上方关节处。

03

肥胖皮肤病预防守则

1.减重为上策。

这12种皮肤问题都与肥胖密切相关,治疗及预防的根本之道仍是减重。

也有一些皮肤症状无法因减重缓解,却可不再新生,例如:瘜肉并无法在减重后消失,但只要能减重成功,新的瘜肉就不会再出现。

2.肥胖偏湿热体质,首重清热退火。

肥胖的人偏湿热体质,除了减重外,也要调理体质。平时可用金银花、黄菊花、蒲公英泡茶,帮助退火、清热解毒,如果要口感好些,可以再加点生甘草。在饮食方面,也可摄取一些能够去湿的凉性食材,如:丝瓜、冬瓜、黄瓜、苦瓜等。

3.保持干燥、避免过度磨擦。

除了要减重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以保持干燥、避免过度磨擦等两项原则,来预防或减缓皮肤问题的严重程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rm.com/wadwh/11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