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患者右下阻生智齿反复肿痛1年余,1周来右面下部出现肿胀伴开口受限,X线片示8近中阻生,下颌升支弥漫性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升支外侧皮质无明显破坏,但密质骨外侧有骨质增生,可能的诊断为
A.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B.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D.颌骨结核
E.成骨肉瘤
正确答案:B
解析:
升支外侧皮质无明显破坏,但密质骨外侧有骨质增生(提示有损害和增生)。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牙源性,其中又以下颌智牙冠周炎为最多。炎症侵犯下颌骨的骨膜,发生骨膜炎,形成骨膜下脓肿,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病程延续较长而不缓解,或缓解后再反复发作。由于炎症侵犯咬肌,多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稀疏脱钙或者骨质增生硬化。
2.男性,40岁,右下颌剧烈牙痛并放射至耳颞部,同侧面颊部明显红肿.疼痛.下唇麻木.张口受限5日。体温39.6摄氏度,右下颌体.颊部弥漫性红肿,触痛明显,张口2cm,46残根,叩痛明显,48~42松动Ⅱ°,龈袋溢脓,白细胞总数18×/L,中性粒细胞9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B.颊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边缘性骨髓炎
E.中央性骨髓炎
正确答案:E
解析:
根据病历所描述的主要症状和临床检查,非常明确地显现出一个牙源性感染导致牙槽感染导致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并伴全身中毒症状的病理过程。单从多个牙齿松动一点上,就可区别其他备选答案。
3.患者右侧第三磨牙牙冠因脓肿继发右侧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时发现引流物为翠绿色稍黏稠的脓液,有酸臭味。可能为哪种细菌感染所致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结核杆菌
E.混合细菌感染
正确答案:C
解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金黄色粘稠浓液,链球菌为淡黄或淡红稀薄的浓液,有时候由于溶血可能是褐色,结核杆菌为黄色或白色,混合细菌感染为灰白色或灰褐色,一般有腐败坏死的臭味。绿脓杆菌引流物为翠绿色稍黏稠的脓液。
4.男性,12岁,口底部广泛性水肿2天。检查:水肿范围上及面颊部,下至锁骨水平,皮肤灼热.红肿发硬.压痛明显.呈凹陷性水肿,并可扪及捻发音。此病的诊断应是
A.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B.口底多间隙感染
C.颈部多间隙感染
D.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E.双侧下颌下间隙感染
正确答案:D
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应是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其特点是:口底、面颊部、颈部下至锁骨水平广泛水肿,皮肤红肿坚硬,有可凹性水肿,并可扪及捻发音。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与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区别主要是前者以厌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肌肉腐败坏死,皮下组织明显软化,有气体存在因此触之有捻发音,后者是以肿胀范围广泛、坚硬为主。
5.患者男性,65岁,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周脓肿造成口底多间隙感染,双侧下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肿胀,并波及面颊及颈部;皮下可扪及捻发音;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此时最佳的处理措施是
A.气管切开
B.穿刺抽脓
C.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D.局部理疗
E.广泛切开引流
正确答案:E
解析:
口底间隙蜂窝组织炎如肿胀范围广泛,或已有呼吸困难现象时,应作广泛性切开引流。如为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肿胀一旦波及到颈部及胸前区,皮下出现捻发音时,应按皮纹方向多处切开,达到敞开创口,改变厌氧环境和充分引流的目的。
6.女性,25岁,左上唇鼻翼旁毛囊炎致形成疖肿,已有脓头形成,自行挤压排脓后2日,开始出现头痛.高热,初步判断感染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其扩散途径通常是
A.面前静脉.颈内静脉
B.颞浅静脉.内眦静脉
C.眶内静脉.面前静脉
D.内眦静脉.眼静脉
E.面前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
正确答案:E
解析:
向颅内扩散途径是经面静脉(面前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由于“危险三角”内静脉瓣膜少而薄弱、发育不良、封闭不全,不能阻挡逆流,又加上这些静脉走行于肌肉中,肌肉收缩时血液可逆流,当面部发生疖、痈感染时可向颅内扩散到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7.患者男性,28岁。右颈部淋巴结结核,下列哪种药物对治疗无效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异烟肼
D.利福平
E.乙胺丁醇
正确答案:A
解析:
常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等等。
8.女性,32岁,拔下颌牙后出现渐进性张口受限,下颌下淋巴结肿大,除下颌升支后缘稍丰满压痛外,其他没有明显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下颌下间隙感染
B.翼颌间隙感染
C.咽旁间隙感染
D.咬肌间隙感染
E.舌下间隙感染
正确答案:B
解析:
拔除下颌牙齿后渐进性张口受限和颌后区丰满、压痛是典型的翼颌间隙感染的表现,为翼下颌传导阻滞麻醉过程污染所致。其下颌下淋巴肿大疼痛是炎症反应,不可因为张口受限和下颌下淋巴肿痛就诊断为咬肌间隙或下颌下间隙的感染。
9.
某患者局麻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残根,拔牙过程顺利。但4天后出现发热,翼下颌皱襞处黏膜肿痛明显,后出现张口受限。白细胞计数11.0×/L,最可能的原因是
A.拔牙创感染
B.咀嚼肌痉挛
C.翼颌间隙感染
D.咬肌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正确答案:C
解析:
翼下颌间隙:①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尖周炎症扩散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翼下颌间隙感染;此外,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咽旁间隙炎症也可波及。②临床特点:常是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口腔检查见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由于翼下颌间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脓肿已形成,亦难由临床直接触及波动,常需穿刺方可确定,因而常易延误诊断,致使炎症向邻近间隙扩散,形成颞下、咽旁、下颌下、颌后等多间隙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
10.男性患者,30岁,平时身健,自述在三月前因为右下后牙冠周炎于附近诊所进行了智齿冠周炎龈袋冲洗的治疗。在治疗后半月内相继进行了龈袋冲洗,局部上药,口服抗生素甲硝唑治疗。因张口受限和右侧下颌角持续性微痛前来就诊。现检查:Ⅰ度张口受限,进食困难,腮腺咬肌区触诊质硬.紧张,其皮肤无瘘管,窦道。咬肌间隙穿刺抽出金黄色黏稠脓液。体温:37.6℃,白细胞11×/L,右侧下颌角触痛,X片显示右侧下颌骨边缘骨膜反应活跃,有少量新骨生成,但是可见零星死骨。由以上的检查以及患者病史可以判断此患者的疾病诊断是
A.中央型颌骨骨髓炎急性期
B.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增生型
C.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溶解破坏型
D.慢性颌骨骨髓炎
E.骨肉瘤
正确答案:B
解析: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增生型:多发生于青年人。由于患者平时身体抵抗力较强,而且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病变缓慢,患侧腮腺咬肌区肿硬,皮肤无急性炎症。局部压迫有不适感或轻微疼痛。从题目中来看,患者的全身炎症症状并不明显,而X线显示有骨质增生和骨坏死同时存在,检查和体征综合判断,患者诊断应该是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增生期。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医考资讯中国好牙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名详情
现在有优惠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